![]()
图片
老正按:有一段时间没写“往事杂忆”了,其实昨天发的《一切皆空|不再惧怕死亡》也该算“往事杂忆”,但发的时候忘了在标题上写了,修改只能改三个字,所以只改了合集。
今天再发一篇《往事杂忆|老正之来处(一)》,说说老正寻根的一些事。寻根很麻烦,譬如这篇文字其实是去年就写了的,但后来没了线索,写不下去,就停下了。这段时间又有了新线索,所以,就先发这一段,算是这个主题的第一部分,先开个头,以后不定期地再发。
在寻找线索过程中,老正家族的有心人令老正感动,不少问题迎刃而解。容后再叙。先在此表示特别感谢。
图片
问:从哪里来?
答:从来处来。
问:到哪里去?
答:到去处去。
这样的话叫打禅语,也叫打禅机,听着有些神秘,挺高大上的。但细想,其实这就是一句实的不能再实了的大实话,哪里有什么禅机?
从哪里来?你能说得清吗?当然你可说从父精母血来,再问父精母血又从哪里来?你还可以再往前追溯,但越追溯就会越分叉,先看父系母系,上面还会有父系母系。就是只追溯父系,你也很难追溯到百代以上,孔圣人一脉传到现在大概也就是八十代,但要让孔家的后人把这一代代来龙去脉都说清楚,恐怕也难,索性就以一句“从来处来”替代一下也就过去了。所以,说“从来处来”,只是说不清从哪来的一种说辞,一种搪塞,一种无可奈何罢了。
![]()
图片
资料图
要是问老正从哪里来,老正当然也说不清楚。本来是可以说清楚上十几代的,至少能知道祖上是何方人氏,阔没阔过,有没有显赫之人。听说家族是有族谱的,可惜遗失了,有人说“文革”时破“四旧”烧了,也有说“四清”时烧的,但也有人说还在,但在谁手里,却没人说。以前听老人说过,老正是长门,且是长孙,老正弄不清“长门、长孙”是怎么回事,只记得小时候回老家见到比老正小很多的孩子都要叫爷爷,有人说辈小是长门的特殊待遇。既然是长门,按说这族谱该在老正这一支,可不但老正没见过,老正的父亲也没见过,甚至也没听老正的爷爷说起过。总之这族谱大概率是没了。所以,要问老正从哪里来,老正就更说不清楚的。
不过,要说全然说不清楚,似乎也不准确,关于祖上,多少还有些口口相传的线索。另外,前些年老正的老弟给过我一页发黄的纸,上面写着大约有五代人的人名,不过只有人名,至于做过什么,简要事迹,甚至生卒年月统统是没有的。一直到前段时间才有了新的发现。
![]()
图片
土改时政府给爷爷家发的土地执照
有一天,老正收拾家里旧物,翻出一个牛皮纸档案袋,记起是父亲去世后从老家带回来的。打开一看,里面还真有些东西,有父亲叔叔和两位姑姑的生辰八字;有当年土改土地确权时,政府给爷爷家发的地契;有父母过去填过的家庭出身、社会关系、工作简历之类表格的草稿,以及在工作中获得的各种奖励证书,还有“文革”时谁都要写的自我检查材料。令人意外地是发现了一封信,没有信封,落款只写了“叔忙草92.11.14”三个字和日期,跟信放在一起的还有几页手写的家谱,当时父亲刚退居二线,他希望父亲能关注一下家谱的事。父亲是1996年去世的,信和家谱留下了,但没有任何改动,应该是父亲还没来得及进一步整理。
![]()
图片
老正部分家谱资料
这份家谱尽管也还是只有人名,没有别的,但辈数却向上延伸到了十三代,也就是说,这家谱从老正家乡的始祖开始一直记述到老正的下一代。更重要的信息是,信中有老正的这位始祖父亲的名字,还注明老正家乡的始祖是从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县永和村过来的。这分明在说,老正的根是在福建。这个说法,老正听父亲说过,但语焉不详,并不确凿。有了这个家谱,祖上从福建过来是应该可以认定的了。
但随着这个认定又有了两个问题:一是福建泉州晋江永和村的家族情况如今怎样?二就是祖上为何要从福建到承德来?
关于福建泉州晋江永和村的家族情况如今怎样是最不好说的。老正没听说家乡的族人有谁去福建实地考察过。或许是没人顾得到去做这件事吧。老正刚退休时是有些想法的,但想到未必做到,结果如今再想去也就更难。没有别的法子,好在如今有互联网,网上寻根也是个路子。
结果令人失望。福建晋江永和村找到了,现在是永和镇下辖24个行政村之一,也是镇政府所在地,由前仓、庄宅、鲍厝3个自然村组成,户籍人口2775人,海外侨胞及港澳台同胞逾4000人。
![]()
图片
泉州晋江永和村
看上去很不错,还是侨乡。但令人失望的也正在于此。永和村的名称居然是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因侨胞调停械斗事件得名“永和街”演化而来的。如此,就与信中说的“永和村”有了冲突。问题所在,信中中说的当是老正家乡始祖过来时的村名,而网上说的却是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才有的村名,说明之前并不叫永和村。如此,老正家乡的始祖过来时就不该有永和村啥事,而是该叫别的什么村名,据说明清时期那个地方属十三都。当然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信中说的永和村不是原始记载,而是后来传抄时传丢了村名,也就以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以后的永和村代替了。只是,网上却未必能查得到明清时期的十三都的具体情形了。
关于永和村,还有姓氏线索,老正本姓李,老正的微信名就是李老正的拼音(lilaoxheng-lhn)。AI搜索显示,如今的永和村一带,李姓正是大姓之一。
关于永和村,AI还告诉老正说,台湾也有以永和为地名的地方,或许就是从福建晋江永和村过去的,正如老正的始祖也是从福建晋江永和村过来的一样。还说,在东南亚、美国也有从永和村过去的李姓人家。
这样笼统地查下来,一个感觉便很是强烈,那就是老正的福建晋江的族人们开枝散叶,生存发展的能力还是很强的。
![]()
图片
接下来要说的就是老正家乡的这位始祖为何要从福建到这承德来了。这是个难说又不难说的故事。难说是说这件事要说清很难,因为没有任何证据佐证。不难说是说这件事可以海阔天空地说,没人会质疑你所说的。这其实就是讲故事,讲故事自然不存在难说不难说的问题。我一说,你一听,故事就算圆满了。如果老正写的这些文字能流传下去,这个故事,或许就成了家族的历史,以后会继续讲下去。正如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主题歌《故事里的事》所唱的:
我听爷爷讲了一个故事,
故事里的事是那昨天的事。
故事里有好人也有坏人,
故事里有好事也有坏事。
故事里有多少是是非非,
故事里有多少非非是是。
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
故事里的事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
故事里的事也许是真事,
故事里的事也许是从来没有的事。
其实故事本来就是故事,
故事就是故事。
必须说明,老正讲的这个故事并非完全瞎编,也是有些影儿的。因为就在这时,也就是这篇《往事杂忆|老正之来处(一)》写到这的时候,突然又有了新的线索。
(待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