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客社: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
四百年前,一位泉州复社才子为马巷金美黄氏撰写了文采斐然的族谱!!!
文 / 林鸿东
上周日,笔者谈及“西石”,今晚,不妨聊聊“东黄”。
时光倒流十五年,回到那个盛夏七月。一百六十五位来自台湾金门的黄氏宗亲,恭请着他们世代奉祀的“紫云始祖”黄守恭的金身塑像,一路北上,踏上了泉州故土。这一趟归来,意义深远——这是百余年来,这尊被视为家族精神象征的神像,首次重返泉州祖地。
黄守恭,唐代贞观年间人,约在公元650年至704年间,自外地迁居泉州城西,开枝散叶,成为泉州“紫云黄氏”一脉的肇基始祖。唐垂拱二年,一段善缘成就千古名刹——他献出自家百亩桑园,助建紫云寺,即今日泉州大开元寺的前身。如今若你走进开元寺,抬头可见大山门上高悬的并非“开元寺”,而是笔力遒劲的“紫云”二字;寺门对面的照壁上,“紫云屏”三字赫然醒目。这一切,都是对黄守恭献地建寺功德最深切的缅怀。寺内一隅,黄氏檀樾祠依然静立,诉说着千载绵延的血脉传承。
据黄氏族谱记载,黄守恭有五子:经、纪、纲、纶、纬。其子孙后代如繁茂枝叶,广布于福建、浙江、广东、江西及港澳台地区,更有远渡重洋,侨居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此次前来的金门黄氏宗亲,主要属四子黄纶一脉,即源自古同安金柄村的“东黄”望族。
巧的是,上周一位吴先生发给笔者一份与“东黄”有关的明末族谱文献——《录四安金美家谱历代祖考妣叙》。“金美”即今翔安马巷的坑尾社区。该谱撰于崇祯十二年,作者为御史王大明。族谱研究虽非笔者专长,但因此文献出自明末文人之手,便耐心作了辨识与释读。内容大体与平日所闻紫云黄氏故事相近,亦有些微差异:如仅提及“四安”而非“五安”;又如记载明初黄钺因效忠建文帝而遭永乐帝剿家之旧事——这一节似为以往所未闻。
撰写者自述为“御史王大明即龙震”。史上虽无“王大明”相关记载,王龙震却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他字长甫,号起一,明天启元年中举,崇祯元年登进士。历任江西吉水县知县、江西道监察御史、山西巡按、浙江处州府道、浙江督粮道、广东惠州府岭东道及广西江左道等职。生于万历甲申年,卒于顺治癸巳年,享年七十。从时间上看,与崇祯十二年为黄氏撰写族谱的“御史王大明”完全吻合。
最令笔者惊讶的是,王龙震竟是明末复社成员。在道光十一年所编《复社姓氏传略》泉州府篇中,笔者找到了他的名字。复社是崇祯年间由张溥、张采在苏州创立的文人社团,以“兴复古学”为宗旨,迅速汇聚大江南北数千士人,成为晚明规模最大、影响力最深远的文人组织。
复社成员精研科举时文,崇祯朝进士多出其门;同时在文学、科学领域亦有建树,方以智《物理小识》东传日本,社团与西方传教士的交流更开风气之先。他们既主导文坛风尚,又积极参与政治,以清议力量抨击时弊,成为一种凝聚文人阶层共识的社会力量。
当年,马巷坑美的“东黄”家族,又是如何请来这位活跃在复社的泉州才子撰写自己的族谱?
![]()
![]()
![]()
![]()
![]()
LOOKERS鹭客社 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欢迎关注鹭客社,投稿联系微信号:DONGE110
本篇图文均为原创,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欢迎转发、群发给你的朋友,欢迎分享到朋友圈。但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撰写论文等任何使用。如需转载,请通过公众号后台申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