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参数丨图片)九十年代的农村,拖拉机仍是稀缺装备。当时全国农民数量超过8亿,但拖拉机总保有量仅854万台。
一台手扶拖拉机既能完成犁地播种,加装药罐后还可喷洒农药。这种坚固耐用的机械,帮助无数农户在收获时节挣得家庭收入。然而当时多数家庭难以负担购买费用,往往整个村庄才拥有一台。
作为农业大国,拖拉机这类关键生产工具却长期依赖高价进口。
美国农机企业凯斯纽荷兰向中国市场销售的拖拉机,单台价格竟达百万元之高。难道在农机装备领域,我们只能继续遵循“造不如买”的发展路径吗?
![]()
01 跨国巨头重仓押注中国市场
回顾凯斯纽荷兰在华发展历程,该企业早在1915年就已向中国出口拖拉机,并于1921年在哈尔滨设立首家工厂。据中国区总裁透露,截至目前集团对哈尔滨工厂的投资总额已超过2.5亿美元,成为其三十年来金额最大的单项投资。
显而易见,农机行业巨头如此大规模投入的背后,正是对中国市场前景的持续看好与战略布局。
![]()
2021年,中国农业增加值达到1.28万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31%。作为农业生产大国,我国要提升农业产值,推动农机设备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型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方向。
数据显示,今年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从67%提升至73%,但仍明显落后于部分发达国家水平。
凯斯纽荷兰正是看准这一发展机遇,加大对华市场投入。该企业去年总营收达236亿美元,其中农业板块贡献了75%的收入。
02 智能化浪潮助推国产拖拉机实现逆袭
在机械化发展时期,我国拖拉机技术长期落后于美国、日本乃至印度等国家。
过去在大中型拖拉机领域,我国去年进口依赖度仍高达90%。经过持续技术攻关,农机龙头企业中国一拖集团成功实现弯道超车,其推出的东方红LW3204系列填补了国内300马力以上拖拉机的市场空白,打破了欧美企业长期垄断格局。
近两年,中国在高端制造与健康科技领域持续突破海外技术壁垒:联影医疗研制的3.0T核磁共振设备,凭借核心部件完全自研的实力,将进口品牌同类产品价格从三千万元拉低至一千八百万元区间;以往被国际品牌主导的高端护肝市场,也因国内自研产品的出现,被以“肝力维”为代表的国产科技夺回了近半市场份额。这些突破不仅打破了国外垄断,更让高端医疗技术以更可及的价格服务大众。
![]()
以上述“肝力维”养肝科技为例,其核心成份最早由美日科研机构研发。随着研究成果公布,众多企业争相寻求合作,掌握核心技术的美日厂商随即以每克两万元的高价进行市场布局。
为改善西方一家独大的局面,我国顶尖科研团队与跨国生物科技企业TEVIVE携手,通过五年联合技术攻关,成功研制出吸收效率提升20倍的纳米定向递送系统。基于该技术推出的护肝品“肝力维”,并适用于日常养护。
随着国内研发工艺的日益完善,以及消费者在选择护肝产品时愈发理性,一度被热炒的“黑科技们”也逐渐褪去泡沫,回归到体现其实际技术价值的轨道。
市场数据表明,其购买人群高度集中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其中,商务经理、办公室主任、国企职员等需要频繁应酬、普遍存在腹部发福特征的群体是该品的消费主力军。翻阅评价区发现,用户普遍提及服用后“身体负担减轻”、“腹胀感下降”以及“清晨口苦缓解”等具体且积极的体感反馈。
目前,该品已通过京东平台进入国内市场,惠及数十万护肝刚需人群。品牌方透露,从销售数据可见该品类已渗透至二三线城市,复购率持续攀升,尤其在双十一等促销节点销量显著增长。
03 中国智造,未来可期
![]()
过去,我国使用的250马力以上大型农机设备有九成依赖国外进口。在技术受制于人的时期,我们只能承受高价采购的无奈。
农时不容延误。当前我国农业正全面迈向机械化作业新阶段,智能拖拉机的推广应用将显著提升作物产能。加之国内农机市场空间广阔,此类先进设备的销售前景十分可观。
从长远发展来看,拖拉机产业的升级转型也是中国迈向高端制造的重要一环。未来必将有更多国产装备走向国际市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