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深耕健康科普多年的博主,今天想和大家聊聊女性健康的 “隐形杀手”—— 宫颈癌。它和 HPV 感染的密切关联想必大家多少有耳闻,自 2006 年预防性 HPV 疫苗问世以来,感染率和癌症发病率确实大幅下降,但它依然是全球女性第四大常见癌症。更让人揪心的是,低中收入国家因疫苗和筛查资源匮乏,成为重灾区。这篇文章就带大家扒一扒 HPV 与宫颈癌的关系、现有疫苗的优缺点,更有那些能 “对抗” 已发生癌症的新型疫苗研究,看看科学家们正在如何为女性健康筑牢防线。
![]()
一、HPV 与宫颈癌的 “爱恨纠缠”
提到宫颈癌,就绕不开HPV 感染这个 “罪魁祸首”。HPV 也就是人乳头瘤病毒,是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病毒,每年美国就有大约 1300 万人新感染。不过大家不用过度恐慌,大多数感染会在两年内被身体免疫系统清除,但如果是持续性 HPV 感染,就可能引发包括宫颈癌在内的多种疾病。
目前已发现 200 多种 HPV 亚型,大部分是低危型,不会导致癌症。真正的 “危险分子” 是高危型,其中 HPV-16 和 HPV-18 两种亚型,竟然要对 70% 的宫颈癌负责!HPV 病毒的基因组很特别,分为早期区(E)、晚期区(L)和非编码长控制区。早期区的 E6 和 E7 基因是致癌关键 ——E6 会抑制抑癌基因 p53,E7 则针对抑癌基因 Rb,两者联手让受感染细胞避开凋亡,一步步变成癌细胞(见图 1)。
更狡猾的是,HPV 感染细胞还会通过上调 PD-L1 等免疫检查点,打造 “免疫特权区”,让免疫细胞无法靠近,任由感染扩散。等到肿瘤形成后,还会招募调节性 T 细胞等 “免疫抑制细胞”,帮助肿瘤逃避免疫攻击并转移。
![]()
二、现有宫颈癌疫苗:成绩与遗憾
值得庆幸的是,HPV 感染已经可以通过疫苗预防。目前全球有 6 种获批的预防性 HPV 疫苗,其中大家最熟悉的是 Gardasil® 和 Cervarix®(见表 1)。Gardasil® 是四价疫苗,能预防 HPV-6、11、16、18;Cervarix® 是二价疫苗,针对 HPV-16 和 18。它们的核心原理是利用 HPV 的 L1 蛋白形成类病毒颗粒,刺激身体产生特异性抗体,从而抵御感染。
这些疫苗的效果很显著,能降低特定 HPV 亚型感染率达 90%。但它们并非完美:首先,只能预防特定亚型,无法提供全面保护;其次,必须在感染前接种才有效,临床推荐 11-12 岁接种,18 岁后接种效果会明显下降;更关键的是,对于已经感染 HPV 或出现癌前病变的人,它们基本没作用。
更严峻的是,低中收入国家因缺乏疫苗和筛查资源,宫颈癌发病率居高不下,这也让我们意识到,仅靠现有预防性疫苗,还无法彻底消灭宫颈癌。
表1 FDA 批准的预防性 HPV 疫苗
![]()
三、传统治疗的困境与新希望
对于已经确诊的宫颈癌患者,治疗方式取决于癌症分期:早期以手术为主,但可能导致患者失去生育能力;晚期则采用化疗、放疗或联合治疗,顺铂是常用的化疗药物。但化疗的副作用大家都有所耳闻 —— 脱发、疲劳、恶心呕吐,还会增加感染风险。更让人痛心的是,转移性宫颈癌患者的五年相对生存率仅为 19%。
不过近几年也有好消息,2021 年 FDA 批准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宫颈癌。帕博利珠单抗是一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能帮助 T 细胞突破 PD-L1 的 “封锁”,攻击肿瘤细胞。这也让科学家们看到了新方向:将疫苗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结合,或许能开辟宫颈癌治疗的新路径。
四、新型宫颈癌疫苗大揭秘 1. 带 “加速器” 的 Accum™疫苗
癌症细胞会把治疗药物 “关” 在细胞内的内体里,再泵到细胞外,降低治疗效果。而新型的 Accum™技术能解决这个问题,它借助胆酸和核定位信号,让疫苗突破内体限制,精准到达细胞核,增加细胞内疫苗浓度。
研究人员用 Accum-E7(aE7)蛋白疫苗做实验:预防性实验中,接种 aE7 的小鼠完全没长肿瘤,还产生了持久免疫力;治疗实验中,aE7 能抑制肿瘤生长,尤其和抗 CD47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使用时效果最好,接受联合治疗的小鼠 40 天存活率达 100%。更重要的是,第三方实验证明这种疫苗安全性良好,不会产生明显副作用。
2. 腺病毒载体 DNA 疫苗
DNA 疫苗通过改造病毒基因组,引入安全抗原激发免疫反应。科学家设计了携带突变 HPV-16 E7 基因的腺病毒载体疫苗(Ad-E7),这种突变体无法结合 Rb 蛋白,削弱了 HPV 的致癌能力。
实验显示,单独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对肿瘤生长没影响,但 Ad-E7 疫苗能让肿瘤在 15 天开始消退,联合 PD-1 或 PD-L1 抑制剂后,12 天就能基本检测不到肿瘤。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联合治疗能增加 CD8 T 细胞和干扰素 γ 的水平,同时降低免疫抑制细胞的数量,让免疫系统更有效地攻击肿瘤。
3. 癌前病变疫苗的联合应用
GX-188E 是针对宫颈癌前病变的治疗性 DNA 疫苗,编码 HPV-16 和 18 的 E6、E7 蛋白。研究人员尝试将它与帕博利珠单抗联合治疗复发或晚期宫颈癌,中期评估显示,42% 的患者肿瘤部分缩小,15% 的患者达到完全缓解,为晚期患者带来了新希望。
4. 口服疫苗的新尝试
目前大多数疫苗需要肌肉注射,而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基于副干酪乳杆菌的口服疫苗 IGMKK16E7,针对 HPV-16 的 E7 蛋白。临床试验中,高剂量组患者的组织病理学回归率比安慰剂组高 19%,仅感染 HPV-16 的患者回归率更是高出 28%,且副作用发生率和安慰剂组相当。这种口服疫苗为疫苗接种提供了新方式,尤其适合对注射疫苗有顾虑的人群。
5. mRNA 疫苗的潜力
mRNA 疫苗在新冠疫情中一战成名,它通过脂质纳米颗粒保护 mRNA,增强抗原呈递细胞的摄取效率,具有高效、研发快、安全性好的优势。虽然目前 mRNA 疫苗治疗癌症的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但已有多项研究显示出潜力,未来有望成为宫颈癌治疗的重要方向(见图 2)。
![]()
五、未来可期:这些方向值得关注
虽然新型疫苗研究成果喜人,但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 Accum™技术目前主要针对 HPV-16,需要拓展到 HPV-18 等其他亚型;DNA 疫苗需要找到最有效的突变位点,提升治疗效果;口服疫苗和细菌疫苗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需要更多临床试验验证。
另外,目前只有针对 PD-L1 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获批用于宫颈癌治疗,但并非所有宫颈癌都依赖 PD-L1 逃避免疫攻击。未来通过转录组分析等技术,找到患者肿瘤的特定免疫检查点,制定个性化联合治疗方案,可能会进一步提高治疗成功率。
表2 不同疫苗策略的独特优势
![]()
六、结语
从 2006 年预防性 HPV 疫苗问世,到如今各种治疗性疫苗的突破性研究,我们在对抗宫颈癌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但全球宫颈癌防控仍面临挑战,疫苗分配不均、治疗效果有限等问题亟待解决。
作为科普博主,希望这篇文章能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宫颈癌疫苗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对于女性来说,及时接种预防性疫苗、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依然是最有效的防控手段;而那些处于研发阶段的新型疫苗,也让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宫颈癌或许能成为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让我们一起期待更多研究成果落地,为女性健康保驾护航!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