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贵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毕节专场)上获悉,一直以来,毕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民生工作牢牢记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每年都结合群众急难愁盼,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十件民生实事,每年80%以上的财政资金都用于民生领域,并通过统一战线“地域+领域”组团式帮扶,增加教育、卫生高水平供给,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得到不断提升。
![]()
教育医疗保障更加完善。坚持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补齐短板弱项,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十四五”以来,新建(改扩建)学校(幼儿园)282所,2025年高考本科综合上线率较“十三五”末提升15.68个百分点。深入推动医疗卫生服务提质增效,新增三级综合医院8家,建成投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浙江省人民医院毕节医院,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就业住房保障更加充分。在省外建立劳务协作站30个,创新建立劳务协作站+就业驿站、人力资源公司、商会协会或大型用工企业等“1+N”就业服务模式,不断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十四五”以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55.5万人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4.35万人。全力兜牢住房安全底线,完成农村危房改造5784户、棚户区改造72772户、老旧小区改造56693户。
养老托育保障更加优质。加快推进普惠托育体系建设,深化毕节农村儿童发展综合示范区建设。“十四五”期间,新增托育机构621家、托位2.93万个,不断满足群众的托育需求。深化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完成4524张家庭养老床位建设,提质改造敬老院90个,建成投用一批社区老年人就餐点,不断提升养老服务品质。
公共服务保障更加高效。着力改善城乡居住环境,持续推进公园绿地建设,全力补齐城市公共服务短板。“十四五”期间,建成群众休闲活动场所48个、绿化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73.33%,实现乡镇通油路、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30户以上村(居)民组通硬化路全覆盖,出门见景、推窗见绿、转角遇美成为毕节人民的生活标配,蓝天白云、绿水青山、鸟语花香成为毕节人民的最美乡愁,不但改善了居住环境,也吸引了大批游客来毕休闲度假。
民生底线保障更加有力。“十四五”以来,毕节社会救助保障标准不断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分别达到791元/月、7223元/年,较2020年分别增长24.5%、67.5%,特困人员平均基本生活标准提高到1028元/月,较2020年增长24.5%,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力保障。
做好民生工作,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毕节将持续提升民生服务质效、拓展公共服务功能、织密社会保障网络,把顺民意、惠民生、暖民心的实事办实,用心、用情、用力把民生愿景“绘”成幸福实景。
来源:动静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