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通讯员 覃津津 唐友兵)“现在政策找上门,办事不用来回跑,心里特别踏实!”紫阳县城关镇仁和社区搬迁群众肖莲凤,谈及紫阳民政服务,脸上写满了欣慰与安心。
近年来,紫阳县紧扣“保民生、兜底线、促发展、防风险”目标,以制度为基、以规范为要、以服务为魂,为全县3万余名困难群众撑起了一片温暖的蓝天。
“这笔救命钱让我看到了希望,感谢政府没有放弃我!”说起县民政局的救助,界岭镇松树村低保户邓洪霞至今心存感激。此前,她身患胰腺癌并多处转移,住院自付费用超8万元,远超其承受能力。县民政局通过县级社会救助联席会议机制,以“一事一议”方式为其发放了六万元紧急救助金,并有效衔接防返贫保险政策,解了她的燃眉之急。
这是紫阳县构建救助机制的生动缩影。该县以《社会救助工作制度》为核心,全力打造全流程闭环管理体系:依托基层社会治理“321”模式,在全县207个村(社区)组建网格员队伍,主动为出行不便的群众上门服务,实现“一张网找人、社会救助高效快办”;推动县级各部门每月共享数据,提前筛查重点救助对象,让排查“有的放矢”;健全社会救助联席会议机制,2020年以来已专题研究解决11起特殊难点案例,救助34人次,发放救助资金36.02万元,真正做到“政策主动找人,救助零延误”。
“有专人24小时照护,啥都不用操心,病好得也快!”在紫阳县中医医院的病房里,毛坝镇敬老院特困老人蒋桂林躺在病床上,护工正帮他拍背排痰。10月25日,蒋桂林支气管哮喘病紧急发作,从紧急就医到住院治疗,专业护工全程陪护,让他感受到了家人般的温暖。
这样的贴心服务,源于紫阳县对民生服务供给模式的持续优化与升级。该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派遣39名民政助理员下沉基层一线,并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全面提升经办服务能力;创新推行特困人员护理中心“公建民营”,引入专业化公司运营,为120名重度失能特困人员提供集医疗、养老、护理于一体的专业服务;同时,为特困人员购买住院陪护服务,提供助餐、助浴、助医等全流程保障。2025年1至9月,全县已为特困人员提供住院照护服务1541人次,累计服务时长超过1.7万天,让困难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业、暖心、便捷的优质服务。
如今,紫阳县的民生保障网越织越密、越织越牢。从机制创新到规范管理,从精准救助到服务升级,这条“强基固本、服务惠民”的民生之路,不仅为3万余名困难群众撑起了一片充满希望的蓝天,更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温暖力量。
责任编辑:安心 审核:杨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报料关注西北信息报微信公众号(xbxxbwx)留言或加编辑微信号:y609235490 投稿邮箱:xbxxbxmt@163.co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