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代的淮北平原上,游击队活着就像踩在刀口上,我爷爷说,他们借宿在老乡家,进门先脱鞋蹲着刮脚底的草屑,撒尿得挑没月光的地儿,有次队伍走累了,看见一家刚捞了条活鱼,大伙儿捂着肚子硬是等那鱼汤倒进猪食桶,才敢坐下喝一口粥。
![]()
敌人搜捕从不讲道理,老侦察员李大爷说,他们总在庄稼地里钻来钻去,洪水一过泥地发软,得弯着腰拨开浮萍慢慢挪,生怕踩出个鞋印,有次情报员半夜说梦话,差点把整个联络网带出来,后来队伍挑新人,先得挨个问一句,睡着了会不会说话。
![]()
最要命的是气味,地下交通站的老王头记得,有回同志上厕所用了带香味的卫生纸,结果敌军的狗队顺着味儿把村子围了,后来规矩就定死了,上完厕所得拿艾草搓手,拉完得用树枝扒土盖上,再抖抖裤腿上的土末子。
![]()
群众支持才是活命的根本,七十多岁的刘奶奶还留着当年给游击队藏粮食的地窖,她说那时候家家户户床底下都放着绳梯,一听哨声就往井里躲,战士们的规矩更严,借宿从不碰老乡的针线筐,吃剩的玉米碴子得扫干净,就怕一不小心连累整村人。
![]()
最惊险的是1943年那次转移,队伍在芦苇荡里走着,前头的同志突然停住,前面水洼映着月光,踩过去响动太大,最后三百多人绕了八里地,天亮前才悄悄摸到地方,后来才听说,他们刚走,敌人的巡逻队就顺着原路抄了上来。
![]()
这些事听着小,可老首长说得对,咱们在根据地能活下来,靠的不是枪打得多准,是连一根葱皮都不敢乱扔的规矩,当年那些拿命换来的法子,现在想想,就像一条线串起命来,一个细节不对,整支队伍就可能没了,一个选择错,明天的太阳还看不看得到,都说不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