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长安街知事
在中国电商行业的发展历程中,十年虽不算漫长,却足以见证巨变。全年全国网上零售额从2015年的3.88万亿元攀升至2024年的15.5万亿元,2025年1-8月已达10.0万亿元;电商格局跌宕起伏,综合电商各有千秋,新模式异军突起。在这片红海中,有平台跨界多元经营,也有平台坚守电商主业、深耕不辍。
拼多多无疑是这十年电商江湖中的一抹亮色。自2015年崭露头角,拼多多显得与众不同:在多数电商忽视的下沉市场找到机会;在很多平台追求多线发展时,聚焦电商主航道,在“变”与“不变”中前行——“不变”的是对赛道的专注与“普惠”的初心;“变”的则是消费人群的扩大、商品种类的拓展以及履约服务的升级。
减负降本,助力创业者叩开第一扇门
2015年,拼多多凭借“拼单”的玩法迅速在电商市场中异军突起,以农产品零售为特色,大幅降低入驻门槛和运营成本,为大量商家和源头工厂打开了广阔市场,平台活跃买家数迅速破亿。
当时,这家致力于让中小商家找到生意机会、能更轻松经营一盘生意的平台,为广泛的创业者,尤其是中小商家和农产区的创业者,提供了触手可及的起点和高确定性的创业环境。
试错成本低是拼多多平台的独特优势。“拼单”的玩法天然具备“需求聚集”效应,能快速汇聚分散的消费需求,形成可观订单,实现快速动销。这使得商家可以快速判断新品的受欢迎程度,并根据用户评价及时调整产品、优化策略。
这套机制背后,是拼多多“先商家后平台”的底层逻辑——通过降低试错门槛和决策成本,保障商家的生存与成长空间,构建一个让中小商家敢尝试、能起步、可发展的良性生态。
2015年,水果品牌“誉福园”创始人朱道鹏入驻平台,成为早期农产品商家之一。那时的拼多多就开始推行农产品免佣金的政策,为农商减负,助农增收,至今已坚持十年。
运营成本低是另一个十年不变的特色。在上海第一食品电商负责人李旺看来,拼多多的起步门槛低,容易上手。他们电商团队有30余人,只有5人负责拼多多,与十年前相差无几。“平台的基本思路是希望让商家更容易地操作这盘生意,所以它的玩法十年如一日地保持简单、直接,不太需要我们投入更多人力去拆解。”李旺表示。
![]()
三峡移民打包好的秭归橙子,将通过拼多多誉福园店铺销往全国。桃木摄
正是十年来对于“普惠”商家的坚持,拼多多将复杂的生意简化为一个可操作的起点,为千万个“誉福园”提供了关键的初始动能,帮助广大中小商家在电商浪潮中迈出了从0到1的关键一步。
从“爆款”到“品牌”,引导品质进阶与产业升级
过去十年,消费市场和消费观念一直在发展变化。《德勤中国消费品和零售行业纵览2025》中给出了更贴合当下消费市场的洞察:“中青年消费者正在逐步远离炫耀性消费和盲目追求低价的阶段,转而拥抱可持续、理性、实用主义导向的生活方式,‘质价比’将成为新消费时代的主流叙事之一。”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对于拼多多来说,跟随消费市场和消费观念的变化不是选择,而是生存必需。十年间,拼多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升级平台规则,优化工具设计,陪伴并驱动商家完成从卖白牌到做品牌、从性价比到“质价比”的深刻蜕变。
鲜香味生鲜店创始人王建敏锐捕捉到这一转变。2021年,王建明显感到平台对品质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哪怕价格再低,只要质量不达标,就会被要求调整。质量分和服务分成了硬性指标:分数不达标时,平台会提醒我们优化,多次调整没效果可能下架商品。”王建主动调整策略,从主打20-30元大众款转向客单价50元的高品质干货,提升产品的口感和工艺。“不管平台趋势只顾着低价倾销,很容易会被淘汰。品质是底线,平台对品质提要求本就是健康发展的必然。”王建表示。
品牌化成为提高“质价比”的另一条有效途径。2019年,拼多多推出“百亿补贴”,为优质商家提供新的流量入口。对于羊肉品牌“陇上刘叔叔”创始人刘国宁来说,“百亿补贴”让农产品品牌也和工业品品牌一样,拥有享受流量入口C位的机会,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
而对于东海县网驰百货有限公司总经理胡驰来说,“百亿补贴”是白牌转型品牌的助推器。胡驰初入拼多多时是贸易商,转卖商品难以保障品质,消费者满意度经常不达标。“当时百亿补贴对品质、销量、评分均有要求,不达标会限制活动报名。这一政策深深刺激了我,我不想再做单纯的贸易商,我要登上百亿补贴,做品牌,扩大市场和影响力。”于是,他去掉收纳、家清等多品类,聚焦保暖产品,自建供应链。经历阵痛后,徘徊了两年的店铺生意终于迎来转机,2023年销售额实现同比超50%的增长,单日销售额最高突破千万级。
刘国宁也受益于供应链建设。“平台有意识地引导商家构建稳定的供应链体系,助力商家从销售单一产品逐步拓展至更丰富的品类。比如,我们从一开始的整只羊腿肉拓展到羊肉串、羊排肉、调味羊肉和不同规格的羊肉,带动了整体销售的增长。”刘国宁表示。
而在朱道鹏看来,拼多多为当地的秭归脐橙带来了广阔的销路。如今,当地70%橙子靠电商销售,以脐橙为支点,秭归县逐渐打造出了一条鲜橙、橙酒、橙醋等产品的生产加工产业链。
从“百亿补贴”到“品牌黑标”,拼多多每一步都在为提高“质价比”铺平道路。在引导品质进阶的过程中,拼多多不再是简单的流量分发场,而是通过持续的创新举措,扮演了商家“升级助推器”和“产业共建者”的角色,共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惠商政策推动成长,共建下一个十年
十年过去了,电商行业仍在加速演变:人工智能与大模型推动智能化升级,消费结构多元化催生新业态,产业融合促进供应链创新,制度规范助力行业健康发展。与此同时,传统电商红利见顶,未来是否出现更新消费玩法与商业模式仍未可知,电商平台和商家群体面临着新十年的挑战。
转型成为必然。3月,在2024年全年报公布后的股东电话会议讨论中,拼多多释放了很多转型变革信号,平台生态高质量发展成为下一步发展主线。这就需要供应链、供给侧以及物流服务的深刻转型,吸引更多新质商家和高品质产品。
为此,拼多多主动踩下刹车。从财报数据上来看,拼多多连续两个季度净利润下滑。而这背后是拼多多持续投入大量资源助商惠农,以“让利”政策帮助商家开拓新市场,提供穿越周期的确定性,构建多方共赢的电商环境。
提供生意确定性的前提是增强抵御风险能力。拼多多选择“先商家后平台”,将省下的钱用来为商家降低成本,为商家提供了持续创新、增强抗风险能力的底气。
2024年8月,拼多多率先推出“百亿减免”计划,先后通过服务费减免、下调商家店铺保证金等多项举措降低商家经营门槛。之后,借助“新质商家扶持计划”投入资源从产品、营销、供应链等全方位推动产业带头部商家的新质转型。拼多多发布的《新质供给一周年发展报告》显示,“新质商家扶持计划”落地一周年,新质品牌店铺数大幅增长。在义乌百货、晋江鞋服等优质制造业集群,新质品牌店铺数增长尤为迅猛。
今年4月,政策进一步升级为“千亿扶持”,投入资源同步升级至千亿级,扶持范围也进一步扩大至产业带中小商家、广大源头农户和商家。
刘国宁对此印象深刻。“店铺的技术服务费和保证金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减免,推广订单如发生退款退货,平台会返还对应的推广费用,仅这一项每年就能为我们节省超过十万元。”对于刘国宁来说,节省的资金可以继续投入到产品研发与品质升级中,成为穿越不确定性的核心竞争力。
有底气以后,拓展市场也变得更加积极进取。拼多多同步推出的“西进计划”就成为商家寻求新生意的机遇。“拼多多创新了西部地区中转集运的模式,并主动兜底偏远地区中转运费。商家只需要把西进商品发到中转仓,中转仓发到消费者手上的运费由平台承担,使得目前绝大多数西部地区都被纳入了‘包邮区’。”洛阳渔之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杨亮说。
![]()
渔之源工厂内,员工正在进行钓鱼竿的性能检测。春暖摄
拼多多最近发布的二季报显示,过去一年,西部地区的订单量同比增长超过四成。其中,日用百货的订单量实现翻倍增长,潮玩周边、宠物用品等商品的订单量增长了六成以上,家电、家居、母婴、服饰、绿植等商品也加快涌入西部地区。杨亮也表示,“西部地区爱钓鱼和正在学习钓鱼的用户不少,未来,我们会持续关注西部市场的机会”。
“拼多多的惠商政策本质上是为了满足多元化的消费需求,打造未来电商生态所必需的‘供给基础设施’。也许短期内会牺牲利润,换来的却是一个更可持续、更具韧性的电商生态。”有业内人士评价道,这种长期主义的共生生态,赢得了商家的深度信任,也塑造了平台未来的竞争力。
从普惠起步,到赋能升级,再到让利共生,拼多多的十年是一场与千万商家的共同成长。拼多多的增长哲学,足够聚焦,不轻易跨界,看似与互联网世界的快节奏背道而驰,却恰恰成就了其独特的竞争力。
所以,拼多多还是十年前的拼多多吗?从消费者画像和商家群体来看,早已不是;但是从底层逻辑和初心来看,拼多多从未改变。这种变与不变的辨证,是拼多多过去十年的增长密码,也或将是应对下一个十年的“压舱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