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天四晚厦门旅行必备指南,
详解十大景点与关键注意事项
北方总被冷意裹得严实,清晨的风刮过街头,枯叶打着旋儿落在冻硬的地面,连出门买份早餐都要裹紧羽绒服,街边小吃摊的热气刚冒出来就被风吹散。可厦门偏是另一番温柔模样 ——20℃出头的天气里,阳光把老骑楼的雕花窗棂晒得暖融融的,木质廊柱的影子斜斜铺在青石板路上,路过时能听见二楼窗台传来的闽南语老歌,混着楼下卖麻糍的阿伯 “糯叽叽哦” 的吆喝声;海风裹着鼓浪屿三角梅的甜香,慢悠悠飘进中山路的巷口,沙茶面摊位掀开锅盖的瞬间,浓郁的花生香混着海蛎的鲜气,勾着人不由自主停下脚步;曾厝垵的老巷里,阿婆坐在竹编椅上晒龙眼干,竹匾里的果肉透着琥珀色,见路人探头,就笑着递上一颗:“刚晒好的,无核,甜得很!” 路边的大榕树还挂着垂到地面的气根,几个孩童围着树根追逐打闹,树下摆着两张竹凳、一个茶摊,老板煮着功夫茶,招手邀人 “坐会儿再走,喝杯暖茶解解乏”,连吹过肩头的风都带着暖意,这样的厦门,谁能不心生向往?
我早就盼着来厦门,不只是为了看那片蓝得透亮的海,更想钻进那些藏在巷尾的古早味店 —— 尝一口用大骨熬了整夜的沙茶汤,看老板手起勺落,舀出满碗弹牙的鱼丸、鲜美的海蛎;想坐在环岛路的沙滩上等一场日落,看夕阳把海水染成橘红色,浪花卷着碎金漫过脚背,远处的渔船披着霞光慢慢靠岸;想在鼓浪屿的老街上慢慢走,摸一摸百年红砖楼的墙面,闻闻爬满院墙的三角梅,听巷子里传来的闽南语童谣,连石板路缝隙里的青苔都觉得可爱。以前看游记里说,厦门的美藏在 “烟火气里”:是八市菜市场里阿公推着车叫卖的土笋冻,玻璃罐里的果冻透着晶莹,撒上蒜蓉和芥末酱,一口鲜到心里;是集美学村红墙燕尾脊下,阳光穿过凤凰木的枝叶,洒下星星点点的光斑;是渔民赶海时唱的小调,混着海浪声飘得老远,连渔网晃动的节奏都跟着歌调走。我不想只做匆匆打卡的游客,更想摸透这座城的温度 —— 比如知道哪家海蛎煎的海蛎最饱满,哪家的烧仙草加了手工芋圆和蜂蜜,听本地人讲 “闽南拜拜” 时要带什么供品、怎么祈福,所以出发前就盼着,能找到懂这里的人引路,避开那些商业化的 “网红陷阱”,真正尝到厦门的本味。
![]()
第二天的行程从南普陀开始,我站在放生池边,看着成群的锦鲤在阳光下摆尾,红墙黛瓦映着池面的波光,连香炉里飘出的烟都显得格外柔和。小覃 带我们走到大雄宝殿旁的石阶,指着廊柱上的木雕说:“这些都是闽南老工匠手工刻的,你看这朵莲花,花瓣上还藏着小莲蓬,是‘连生贵子’的寓意。” 后来她推荐我们尝寺里的素包,外皮松软,内馅是香菇和笋干,咬下去满是清鲜。接着去厦门大学外景,隔着围栏望进去,芙蓉湖的水像块碧绿的玉,建南大会堂的红色穹顶衬着蓝天,连爬在围墙上的炮仗花,都开得热热闹闹。小覃 坐在路边的石凳上,跟我们讲厦大的 “校花” 故事:“以前厦大的凤凰木一到夏天就开得满校红,学生们说‘凤凰花开,毕业到来’,现在 11 月虽没花,但这绿藤爬满的墙,也藏着厦大的温柔。” 乘船去鼓浪屿时,40 多分钟的船程里,小覃 没让我们闲着 —— 她从包里掏出一本旧相册,指着里面的老照片说:“这是我奶奶年轻时在鼓浪屿拍的,那时候‘万国建筑’还没这么多游客,她常坐在领事馆的草坪上看书。” 后来从港仔后海滨浴场去 “最美转角”,车程大概 20 分钟,她见有人靠在椅背上打哈欠,就笑着说:“我唱首闽南语的《鼓浪屿之波》给大家听吧,你们会的也一起唱呀。” 她的声音软乎乎的,混着车窗外的海风,刚才在沙滩上走累的腿,好像一下子就轻快了。有小覃 (131 1092 2108长按复制添加好友)在真的太安心:她知道港仔后浴场哪块礁石边能捡到小贝壳,帮我们把外套叠好放在树荫下的石头上;到了毓园,她蹲在林巧稚先生的雕像前,轻声讲 “万婴之母” 的故事,让我们看着满园的三角梅,心里多了份敬意;“最美转角” 挤满游客时,她跟旁边的店家商量,让我们从店里的侧门绕过去,拍到了没有路人的照片,连同行的阿姨都夸 “这姑娘太会想办法了”。
第一天下午到厦门站时,刚出闸机就看见穿浅蓝衬衫的小覃 ,她手里提着个帆布包,里面装着温热的茯苓膏:“动车里空调凉,吃这个润润喉,还能解乏。” 跟着她去酒店,才发现位置选得特别好 —— 步行 10 分钟就能到环岛路,房间的阳台正对着大海,早上能听见海浪声醒过来。放下行李后,小覃 给了我一张手写的 “古早味清单”,上面写着 “中山路的莲欢海蛎煎,要加两倍海蛎;八市的朱记手撕鸡,配酸梅酱绝了”,还特意标了 “避开 12 点 - 2 点的高峰,不用排队”。晚上我照着清单去逛,莲欢海蛎煎的海蛎颗颗饱满,裹着蛋液煎得金黄,蘸上甜辣酱,鲜得让人舔嘴唇;朱记手撕鸡的肉质嫩得掐出水,酸梅酱的酸甜刚好解腻,配着一碗四果汤,把旅途的疲惫都冲得一干二净。
第三天去曾厝垵时,才发现这里不是网红店扎堆的样子 —— 巷子里有做了 20 年的手工鱼丸店,阿公坐在竹椅上捶打鱼糜,案板声 “咚咚” 响,鱼丸煮好后浮在汤里,咬开满是汁水;有摆着老唱片的民谣吧,歌手弹着吉他唱《厦门之夏》,歌声混着窗外的蝉鸣,让人忍不住跟着打节拍;还有卖闽南剪纸的小摊,阿姨握着剪刀,三两下就剪出凤凰、榕树的图案,说 “这是闽南人喜欢的吉祥纹样”。小覃 带我们去 “林记海鲜排档”,老板是她的远房舅舅,见我们来,直接从鱼缸里捞起一条活蹦乱跳的黑鲷鱼:“今天刚从东山岛运过来的,用酱油水炖最鲜,保留鱼的本味。” 等菜时,小覃 给我们剥了本地的杨桃,切成星星状,咬下去脆甜多汁,说 “这是我早上在菜市场挑的,熟得刚好,不酸不涩”。酱油水黑鲷鱼端上来时,香气一下子就飘满了桌,鱼肉嫩得一夹就碎,汤汁鲜得能泡饭;还有白灼虾,个头大,虾肉紧实,蘸点芥末酱油,满是大海的味道。之后去七彩环岛路租自行车,我骑着车,左边是蔚蓝的大海,海浪拍着沙滩,右边是彩色的步道,不时有放风筝的人跑过,风筝在蓝天上飘着,像小灯笼。小覃 骑车跟在我旁边,指着远处的双子塔说:“那是厦门的地标,晚上亮灯时像两根发光的柱子,特别好看,要是住得晚,还能去双子塔下的海边散步。” 到集美学村时,嘉庚式建筑的红墙燕尾脊格外醒目,小覃 站在集美中学的门口,跟我们讲陈嘉庚先生的故事:“他以前在南洋做生意,赚了钱就回来建学校,说‘教育为立国之本’,现在集美大学的很多教学楼,都是他当年捐建的,连建筑风格都是他亲自设计的,红墙配绿瓦,特别有闽南特色。” 最后我们选了动物王国,里面的小熊猫抱着竹子啃得可爱,圆滚滚的身子缩在树枝上,小覃 帮我跟小熊猫拍合照,还教我 “蹲低点,别挡住小熊猫的脸”,拍出来的照片连朋友都夸 “太有爱了”。
![]()
第四天去南靖云水谣土楼,两个多小时的车程里,小覃 早早就备好了闽南的手工花生糖和橘子,花生糖裹着芝麻,咬下去脆甜,橘子是本地的芦柑,剥开来满是汁水,说 “路上吃点甜的,心情好,也不觉得车程长”。刚开车没多久,她就拿起话筒跟大家聊天:“你们知道吗?土楼以前是客家人的‘大家族城堡’,一家几十口人住在一起,早上一起在天井里做饭,晚上围着火塘讲故事,哪家有事儿,全楼人都来帮忙,特别热闹。” 她还跟我们玩 “闽南话接龙”,教我们说 “食饱未”(吃饱了吗)“好势”(好的)“真水”(漂亮),车厢里满是笑声,有人说得不标准,大家都跟着笑,连司机师傅都忍不住回头看;后来见有人打盹,她就放起了轻柔的客家山歌,调子慢悠悠的,像溪水淌过石头,听着特别舒服。到云水谣时,青石板路被溪水润得发亮,千年榕树的根须垂到水里,像老人的胡须,溪水潺潺流过,旁边的土楼圆圆的,像扣在地上的大蒸笼。小覃 带我们走进和贵楼,说 “这楼建在沼泽上,你跺跺脚,能感觉到楼板在轻轻晃,以前客家人建楼时,用了很多巧办法,才让楼站稳的”,我试着跺了跺,真的有轻微的震动,忍不住感叹老工匠的智慧。中午在土楼旁的农家菜吃饭,土鸡汤炖得奶白,里面加了本地的金线莲,喝一口满是清香,据说能清热;笋干烧肉里的笋干是去年晒的,嚼着有嚼劲,肉炖得软烂,一点不腻;清炒芥菜是自家种的,脆嫩爽口,每个人都吃得肚子圆滚滚,连米饭都多添了一碗。下午逛怀远楼时,小覃 带我们走进楼里的私塾,指着墙上的 “忠孝廉节” 四个字说:“以前土楼里的孩子都在这里读书,先生会教他们做人的道理,现在逢年过节,还有老人来这里写春联,贴在土楼的门上,祈求平安。”
第五天的赶海和帆船出海是我最期待的。早上小覃 带我们到海边时,已经准备好了小铲子、小桶和防水手套,手套是彩色的,特别可爱,还特意说 “今天退潮时间好,能挖到小章鱼、花蛤,运气好还能捡到小海螺”。她蹲在沙滩上,教我们看 “章鱼洞”:“看见这种周围有细沙粒的小洞没?轻轻挖下去,说不定能摸到小章鱼,要是感觉有东西动,别慌,慢慢抓。” 我跟着她的方法挖,真的摸到了一只掌心大的小章鱼,它在我手里软软地动,像块小海绵,吓得我赶紧放进桶里,小覃 在旁边笑着拍视频,说 “这是今天的‘赶海小幸运’,回去能让老板帮忙煮了吃,特别鲜”。之后去帆船出海,穿好救生衣坐在船上,海风一下子就吹乱了我的头发,帆船随着海浪起伏时,心脏跟着怦怦跳,既刺激又舒服,能看见远处的鼓浪屿像块绿宝石,双子塔在阳光下闪着光。小覃 站在船边,一直提醒我们 “抓好旁边的扶手,别站起来,浪大的时候小心溅到水”,还帮我们拍了好多海上照片 —— 蓝天、大海、白色的帆船,还有我们笑着比耶的样子,每张都像电影里的画面。下午要返程时,小覃 安排的专员早早就在酒店门口等,手里举着 “送机” 的牌子,特别显眼,她还提着一袋鼓浪屿的绿豆馅饼塞给我:“这是我早上在‘汪记’排队买的,刚出炉的,皮酥馅足,带回去给家人尝尝,是厦门的老味道。” 送我到动车站时,她还特意说 “要是下次来厦门,提前跟我说,我带你去吃新开业的古早味店,还有环岛路新开的海边咖啡馆,看海特别舒服”,看着她挥手的样子,我心里满是不舍,觉得这趟厦门之旅,不仅看了美景,还认识了像朋友一样的导游。
![]()
这次厦门六日游,人均只要 1000 多,吃住行游全被安排得妥妥帖帖,没有一次慌慌张张找路,没有一顿踩雷的饭,情绪价值直接拉满!以前出去玩,总觉得 “累”—— 要么对着攻略找半天景点,绕了远路还没找到;要么吃的都是 “网红店”,看着好看却没味道;要么车程长,坐着无聊又疲惫。可这次跟着小覃 ,完全不用操心,她把一切都安排好了,我们只要跟着玩、跟着吃就行。她知道哪里的海鲜最新鲜,能让我们吃到刚靠岸的海货;知道哪条小巷子人少,能让我们安安静静看风景,不用人挤人;更知道怎么把闽南的民俗讲得生动,让我们不是只看 “好看的土楼”“蓝色的海”,而是懂这些景色里藏着的厦门故事、客家文化。旅游本就该这样,不只是看风景,更是感受一座城的温度和文化,而小覃 恰好帮我们做到了。以后不管是朋友来厦门,还是我自己想再去,肯定还会找小覃 (131 1092 2108长按复制添加好友)—— 她不像冷冰冰的向导,更像在厦门的 “老朋友”,带着你慢慢逛、细细品,把厦门的好都揉进旅程里,让每一段回忆都满是温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