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记忆的确是神奇的东西,人们要么忘却了不该忘的事情,要么是想抛开的回忆却无论如何也摆脱不掉。主动忘却是一种适应性表现,比如,人们常常要忘掉错误的认识、朋友的旧电话号码或者更改前的会议时间。主动忘却有助于大脑的记忆存储系统更新信息。
![]()
不过,我们在生活中发现,我们常想忘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比如失恋后想忘掉过去的恋人,遇到挫折后想忘掉不愉快的经历,但这些都是很难被忘记的。对于这种“越想忘的越忘不掉”的原因,科学家也找到了科学的解释。
情绪记忆让我们刻骨铭心
科学家发现,情绪记忆是最难刻意忘掉的。什么叫情绪记忆?它通常以情绪、情感为记忆的内容,也就是以情绪和带有情绪色彩的材料记忆得最牢。此种记忆使人能牢牢地记住自己所体验的情感,尤其是那些富有情感色彩并曾激起自己情感的事物。
人在活动中产生过的愉快、欢乐、悲伤、痛苦等都会在脑中留下映象,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回忆起来。情绪记忆可以成为激起或制止行为的力量,也是出现某种心境的原因。情绪记忆的映象比其他记忆的映象保持的时间更持久,甚至会终生不忘,像习惯性的恐惧等异常症状就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比如分手很难忘怀,特别是当他带着新欢走到你跟前和你说再见的那一刻,更是刻骨铭心。对于大多数美国人来说,回忆“当911事件发生的时候,你在哪里呢?”这个信息比回忆上星期三早上的细节更容易。
![]()
科学家曾做过一个研究人的情绪记忆的实验。他们共调查了218位参与者在看过一些照片后的反应,而不是通常使用的文字内容,因为图像往往要比文字更容易让人印象深刻。他们注意到,那些调动了参与者情绪因素的照片内容比起平凡的内容,更不容易被刻意忘却。此外,令人愉快和令人不悦的情绪记忆同样具有这种抵抗力。
人们要刻意忘却一件事情的前提条件就是要从精神上和与事件相关的信息完全隔离开来。然而,记忆中的情感因素往往会破坏这一过程。人们的情绪记忆在形成时,与自身生活的许多部分都发生了关联,因此要隔离它们很难。一旦人们要刻意忘却这些记忆,情感因素就会使它凸显出来,因而更加难忘。
当我们要刻意忘掉一件事的时候,需要从精神上与事件相关的信息隔离开来,而记忆中的情感因素往往会破坏这个过程。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情绪记忆永远不能被主动忘记呢?科学家认为,这并不意味着情绪记忆永远不会被主动忘却。只要遗忘的动机足够强烈,人们完全可以超越情感因素的影响。
情绪记忆能力与基因有关
我们在生活中发现,同样是遭遇了挫折或失恋的人,有的人很快就忘记了过去的烦恼,开始了新的生活,而有的人却难以自拔。这是怎么回事呢?美国《自然》杂志上的一篇文章认为,每个人的情绪记忆能力有所不同,这和是否带有ADRA2B基因变异体有关。带有ADRA2B基因突变体的人比没有这种基因的人更容易记起那些或激动人心或让人痛苦的时刻。
科学实验表明,ADRA2B的变异导致由它编码的蛋白质中的三个氨基酸缺失。这种缺失打乱了负责接收神经传递素正肾上腺素的神经末梢的活动,而这种神经末梢和情绪记忆密切相关。
![]()
为了明确其关系,研究小组给参加实验的每个人每隔4秒钟呈现一幅照片。这些照片画面可以分为以下3种:没有任何意义的(如一个正在打电话的秘书)、积极的(如祖父正在和孙子玩耍)和消极的(如有人受伤的车祸场景)。结果是带有基因突变的人,可以记起80%积极或消极的照片,而没有这种基因的人则只能回想起40%。研究结果表明,神经末梢活动的改变加强了情绪记忆的能力。
科学家认为,这是基因和人类情绪相关的第一个重要证据,这项工作或许会对焦虑症的治疗有积极作用,因为引起焦虑症的重要原因就是情绪记忆。该小组准备继续寻找和情绪记忆有关系的其他基因,一旦更多的与此相关的基因被发现,就可以开始研究这些基因和焦虑症之间的关系。
(文内配图均已获得图虫创意授权)
本文节选自《百科知识》杂志
点击上图,“百科知识知道”大擂台,有问必答,有答必奖!
将好文“分享”给更多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