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一些偏远乡村,偶尔会听到这样的议论:“某某三十好几了,不打工也不找对象,就盼着六十岁领五保户待遇。”这样的现象,不仅让一个个家庭少了盼头,更给乡村振兴添了不该有的“惰性”——农村光棍汉群体中少数人滋生的“等五保”心态,绝不是乡村该有的模样。
![]()
“等五保”的背后,是得过且过的“躺平”思维在作祟。本该是身强力壮、打拼奋斗的年纪,却把“国家养老”当成了人生终点的“依靠”:不想学技能,觉得打工太累;不愿主动社交,把找对象当成“麻烦事”;对家庭责任避而不谈,把日子过成了“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敷衍。可“五保户”政策的初衷,是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的困难群体兜底,绝非少数人逃避奋斗的“避风港”。把政策兜底当成“主动躺平”的理由,既浪费了大好年华,也辜负了政策的善意。
更让人揪心的是,这种心态会慢慢侵蚀乡村的精气神。乡村的活力,从来都藏在田间地头的忙碌里,藏在年轻人为日子打拼的劲头里,藏在一家人热气腾腾的生活里。当少数人抱着“等五保”的念头混日子,不仅自己的人生没了奔头,还可能影响身边人——让一些本有干劲的年轻人产生“别人能躺我也能躺”的想法,让乡村里本该有的奋斗氛围变得稀薄。长此以往,乡村的发展少了“生力军”,家庭的传承断了“接力棒”,只剩下冷清与荒芜。
其实,乡村从来都不缺机会,缺的是主动向前的勇气。现在农村电商能把土特产卖向全国,乡村旅游能吸引城里客,特色种植养殖能撑起一个家,只要肯学肯干,不愁找不到出路;政府也在不断搭建技能培训、就业帮扶的平台,帮年轻人找方向、谋出路。与其等着六十岁靠政策兜底,不如趁年轻闯一闯:学一门手艺能安身,找一份工作能立命,遇一个对的人能组建家庭。靠自己的双手挣来的日子,远比“等靠要”更踏实、更有滋味。
乡村的未来,不该有“坐等五保”的迷茫,该有“靠己奋斗”的光亮。希望每一个乡村青年都能收起“躺平”的念头,拾起奋斗的劲头,用双手把日子过红火,让乡村重新装满烟火气与希望——这才是对自己人生最好的负责,也是对乡村最好的回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