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茶和天下·不如来浙见一面——高原妈妈·九龙出山”特别展在杭州“高原妈妈”国际艺术馆开幕,搭建起浙川两地文化交流与产业协作的桥梁。
展馆内,手工藏毯、刺绣包等非遗作品静置于展架,民族特色的纹样在灯光下流转,诉说千年技艺的传承。国家级茶艺技能大师团队现场冲泡九龙绒巴茶,琥珀色的茶汤泛起细密茶毫,清甜茶香弥漫整个场馆。
此次活动既是一次高原资源的对接,更是一次浙川市场理念的碰撞。一幅幅作品让远方的“他山之物”在杭州被看见,为对口支援与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能。
![]()
展览现场。西湖区帮扶九龙县工作组供图
针线绣匠心,“高原妈妈”织就振兴画卷
“我们凭着一双手挣钱养家,这就是最踏实的幸福。”四川九龙县手工藏毯编制技艺第五代传承人、甘孜指尖龙韵公司代表村仁拉粗身着民族服饰,分享“九龙妈妈们”的奋斗故事。
她介绍,在杭州援建支持下,当地已组建千人绣娘团,不仅召集老艺人挖掘失传图案,还与高校合作融入现代设计,开发出120余款创新产品。“我们设计思维不足,是杭州的帮扶让我们的手艺走出大山。”村仁拉粗表示,如今,公司直接带动152人就业,辐射帮扶数千名妇女实现家门口增收。
“高原妈妈”国际艺术馆执行馆长裘旭东表示,希望借助这次与九龙县的合作,开启“高原妈妈”新的发展篇章。“遇见村仁拉粗这样有情怀的‘妈妈团长’,我们相信‘高原妈妈×九龙出山’这个IP能在强强合作下走得更远。”
活动中,九龙县人社局张海霞代表该县向艺术馆授予“九龙出山专区”牌匾。未来,双方将在技艺培训、绣品采购等方面深入合作,为高原地区妇女发展注入活力。
![]()
授牌仪式。西湖区帮扶九龙县工作组供图
“公益不是单向的给予,而是双向的奔赴与成长。”王氏集团创始人、“高原妈妈”公益项目发起人王志强说。他发起的项目已让高原妇女年收入从2000元提升至2万元以上。“经济独立让她们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显著提高,这就是公益的力量。”王志强说。
这种帮扶模式既保留传统技艺本色,又注入现代市场活力。绣娘们手中的针线,既绣出了民族文化的传承,也织就了通往现代市场的道路。
茶香聚共识,座谈签约激活产业动能
“九龙有好山好水好茶,但品牌打造和销售渠道是短板,急需杭州的经验赋能。”在九龙出山·茶产业对接会上,两地茶企代表围绕九龙茶发展深入交流。
九龙县云上天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市场部负责人乔云荣介绍,九龙县魁多镇有700余年种茶历史,14.7万株古茶树扎根高原,2808米的海拔使茶叶富含茶多酚与茶氨酸。
“我们的古树红茶带着阳光的气息,白茶鲜爽回甘,可就是藏在深闺人未识。”乔云荣坦言。
![]()
九龙出山·茶产业对接会。西湖区帮扶九龙县工作组供图
杭州市茶楼业协会代表建议:“九龙茶品质上乘,可走小众化定位+场景化营销路线。”杭州滇祖茶业周静指出产品优化方向:“红茶火工偏高,转化时间不足;白茶稍显青涩有杂味,工艺还有提升空间。”岁越茶集李莹从渠道角度提出,需完善农残检测等证明,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增强经销商信心。奉茶人郭霞及多家茶企负责人也从产品卖点、文化故事挖掘等方面建言。
共识在交流中凝聚,合作在签约中落地。现场,九龙县云上天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杭州市茶楼业协会签约,标志九龙茶正式全面入驻杭州市场;同时与杭州西湖茶食茶饮创新发展研究院签约,将携手研发特色茶饮茶食;与小慢居签约,在种植技术、品牌打造、渠道共享等方面开展长期合作。
西湖区帮扶九龙县工作组表示,当前正深入推进落实“协作帮扶促消费、促就业和平台企业助力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三个专项”工作。此次对接会是此项工作的具体落实,既将九龙县作为甘孜州唯一的产茶地向杭州推介,也借助“高原妈妈”国际艺术馆的专业力量,赋能高原妇女技能,为当地增强造血活力。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11月15日,杭州市民可前往“高原妈妈”国际艺术馆,欣赏藏族绣娘们的精湛技艺,感受浙川两地协作的深厚情谊。(朱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