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
最近刷到个消息,澳大利亚最大的铁矿石企业必和必拓,已经开始用人民币给部分铁矿石计价了。
这事放以前想都不敢想,过去十几年,全球铁矿石买卖基本是“美元说了算、澳大利亚定价格”,咱们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工业大国,每年近70%的铁矿石都得从澳大利亚进口,不光得花高价,还得看人家脸色,动不动就担心“会不会断供”。
现在居然反过来,能让澳企主动改计价货币,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咱们又是怎么从“被卡脖子”的被动局面,变成能给对方立规矩的一方?
![]()
一、必和必拓用人民币计价?
提到铁矿石定价,以前有个绕不开的“潜规则”,看普氏价格指数,这指数跟咱们平时买东西看的市场价不一样,不是靠真实交易数据算出来的,而是少数几家交易商报个价就定了。
澳大利亚正好抓着这个漏洞搞事情:今天说某矿场出了事故,明天说遇到极端天气运不了,随便放个消息,就能把铁矿石价格从十几美元的成本炒到200美元一吨。
咱们国内的钢铁企业以前有多被动?举个例子,明明知道价格是炒起来的,却没办法,你不买,别人可能抢着买,最后还是得乖乖掏钱;更气人的是,澳大利亚还总拿“断供”当威胁,说要是咱们不配合,就让咱们的钢铁产业“没米下锅”。
![]()
但现在不一样了,必和必拓愿意用人民币计价,背后藏着个关键变化:定价权从“澳大利亚主导的普氏指数”,悄悄转到了“咱们国内的指数”。
咱们国内的铁矿石指数是靠真实成交数据堆出来的,比如中国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2024年的交易额都突破5000亿元了,每一笔交易的价格都透明,澳大利亚再想靠放假消息炒作,根本没人信。
不过话说回来,咱们能在短短几年内扭转局面,真不是靠运气,得先搞明白,澳大利亚之前的“垄断底气”到底从哪来。
![]()
二、澳大利亚一边赚咱们的钱,一边跟咱们对着干
澳大利亚能在铁矿石上拿捏咱们,得感谢老天爷赏饭吃。
它的国土面积比整个欧洲还大,镍、银这些矿产的储量都是世界第一,光铁矿石这一项,每年就能卖出数千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60%,说直白点,澳大利亚的经济,差不多是靠卖矿撑起来的。
更关键的是,咱们中国是它最大的“客户”,根据澳大利亚统计局的数据,咱们每年从澳大利亚买的铁矿石,占了它铁矿石出口量的65%以上;而且咱们给它的贸易收益,比它跟美国、欧洲做买卖加起来还多。
按说这么依赖咱们的市场,澳大利亚该好好维护关系才对,可它偏不。
![]()
这些年,澳大利亚一直跟着美国跑:加入美国主导的“五眼联盟”,帮着美国收集情报;还允许美军在自己的国土上驻军;甚至是最早对咱们华为实施全面制裁的国家。
最过分的是,它把铁矿石当成“武器”,动不动就说要断供,想卡咱们钢铁产业的脖子,澳大利亚90%以上的人口都是白人,祖上大多来自欧洲,从根上就觉得自己“属于西方”。
再加上它除了矿业,工业、军工这些产业基本没发展起来,手里没别的“底气”,只能靠抱美国的大腿找安全感。
可它忘了,自己的饭碗其实攥在咱们手里。
![]()
三、从“防内耗”到“找新源”,一步都没踏空
要打破澳大利亚的垄断,光靠“硬刚”可不够,咱们早早就开始铺路了,走的是“先防内耗、再破联盟、最后找新源”的路子,每一步都踩得很稳。
“防内耗”的核心就是2022年成立的中国矿产资源集团。
放以前咱们国内的钢铁企业买铁矿石,都是各买各的,你抢我一单,我抬一次价,最后反而让澳大利亚坐收渔利,比如两家企业都想买同一批矿,互相加价,本来100美元能拿下的,最后可能得花120美元。
集团成立后,所有企业的采购需求都整合到一起,小订单变成大额订单,跟国外矿企谈判的时候,腰杆一下子就硬了,议价能力明显提升,再也不用跟自己人“内卷”了。
![]()
而“破联盟”,靠的是“权益矿”,简单说就是跟国外的矿业巨头“合伙开矿”:咱们出钱入股,对方给咱们稳定的货源,还能享受优惠价。
比如咱们花1000元买一批铁矿石,矿企能赚800元;如果咱们持有这家矿企50%的股份,就能分到400元的利润,相当于实际只花了600元。
而且咱们是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谁不想抢咱们这个稳定订单?现在巴西、秘鲁还有非洲的不少矿业巨头,都愿意跟咱们合作,澳大利亚想再联合其他企业炒作价格,根本聚不起来人。
![]()
咱们没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些年一直在跟俄罗斯合作,还在非洲几内亚投了个大项目,西芒度铁矿。
这个矿的预估储量超过50亿吨,2024年已经开始建基础设施了,预计2027年就能投产,到时候每年能产1.5亿吨铁矿石,差不多是澳大利亚现在对咱们年出口量的1/3。
有了这个新来源,咱们对澳大利亚铁矿石的依赖,自然就降下来了。
![]()
四、人民币计价不止是“立规矩”,更是一盘大棋
现在回头看,让澳大利亚用人民币计价铁矿石,不只是“立个规矩”那么简单,背后还有更长远的考虑。
铁矿石是全球交易量最大的工业原料,每年的交易额超过1万亿美元,以前一直用美元结算,是美元货币体系的重要支柱。
现在咱们改用人民币,相当于在美元的“地盘”里打开了一个缺口。
这些年咱们买大豆,80%都用人民币结算;从澳大利亚买牛肉,30%也接受人民币;就连中俄东线的天然气交易,早就用人民币付款了。
![]()
慢慢的,一个“人民币大宗商品结算圈”正在形成,以后咱们买这些重要的原材料,不用再先换成美元,直接用人民币就行,既方便,也不用受美元汇率波动的影响。
其实这事儿说到底,不是咱们要跟谁对着干,而是把以前不合理的游戏规则掰正了。
澳大利亚错把“资源优势”当成了“拿捏别人的资本”,反而忘了自己有多依赖咱们的市场,而咱们靠的是提前布局、稳扎稳打,从被动依赖变成了主动掌控。
以后再遇到类似的“卡脖子”问题,这套“提前铺路、多线布局”的思路,说不定还能用得上,毕竟在全球贸易里,真正的“底气”从来不是靠威胁,而是靠自己的准备和实力。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