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播种忙。在溧水区状元坊小学双塘路校区的“幸福小农场”,一群“小农夫”正在忙碌着,他们要在这个秋天再种一季蔬菜。
从分不清韭菜和麦苗,到能准确识别各类蔬菜瓜果;从对农作物生长一无所知,到成为种菜小能手……孩子们在这片三分地的农场里,完成了从“好奇张望”到“亲手创造”的快乐跨越。这块小小的土地,已成为孩子们的“户外乐园”“自然课堂”。
一堂接地气的劳动课:
蔬菜水果成了教材
“今天我们的任务,是把这些大蒜种下去!”周三下午的社团课上,老师带着劳动社团的学生走进农场,一边示范一边讲解:“蒜瓣头朝上、根朝下,轻轻放进去,再用土盖好。”
![]()
孩子们早已按捺不住,纷纷卷起袖子跃跃欲试。播种、栽植、浇水……不一会儿,一排排蒜瓣被整齐地种进了土里。“我每天都要来看看它们长高没有,特别有成就感!”三年级学生周子悦笑着说。
![]()
这片小农场不仅是劳动基地,更是跨学科融合的学习平台。基地被划分为两大主题区:菜园区主打时令蔬菜,孩子们在这里体验播种、育苗、施肥,真正理解“粒粒皆辛苦”;果园区则种植各类水果,学生通过观察开花结果,感知植物生长与自然节律的奥秘。
![]()
“老师,我们的蒿菜长出来啦!”课间,看到刚破土的嫩芽,孩子们开心不已,像发现宝藏的小侦探,研究个不停。在这里,每一天都在上演比课本更生动的自然故事。
![]()
一次真实的“创业”体验:
劳动成果如此甜蜜
在这片生机盎然的农场,萝卜撑开了松软的土壤,青菜舒展着翠绿的叶片,大蒜挺拔地排列成行……每一株作物都在诉说着成长的喜悦,也见证着孩子们与土地相处的点点滴滴。
![]()
在今年暑假的丰收时节,学生处副主任潘国庆带着20多名“小菜农”走进菜场,开展了两场别开生面的卖菜活动,并用卖菜的收入给孩子们买了冰棒,剩余的钱都将作为学校的种子基金,让孩子们第一次感受到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喜悦。
![]()
“用自己劳动赚的钱买的冰棒特别甜!”“我以后吃饭再也不挑食、不浪费了。”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分享着劳动带来的甜蜜体验。
“劳动的价值不在于‘干活’,而在于‘思考’。”潘国庆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沉浸式、项目化的学习,让孩子们在劳动中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一种面向未来的教育:
小农场承载育人初心
小农场采用“师生共育+家长助力”的运作模式。在日常管理中,学生们全程参与翻土、播种、浇水、施肥等环节,亲身体验“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完整种植过程。同时,学校还特别聘请具有种植经验的家长担任志愿者,为孩子们提供专业指导。
![]()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校长章勇坦言,这片劳动基地最终目的是“育人”,让孩子们不仅是成绩优秀的学生,更是热爱生活、尊重劳动、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未来公民。
![]()
秋天播下的种子,正在静待丰收。而比果实更珍贵的,是孩子们在这片土地上收获的,关于成长、关于生命、关于未来的无限可能。
记者 | 陶燕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