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又出了个新规定,不许中国企业买高端半导体设备,格力立马把原定的三十台进口设备订单全取消了,转头就找上北方华创和中电科48所,一口气签了二十一点八个亿的单子,国产设备不但没耽误,还比原来早了四个月交货。
谁能想到,半导体战火还没烧到芯片本体,先从设备这头炸了锅。
10月初,格力突然宣布,取消原计划从荷兰采购的30台高端半导体设备订单,转手就和北方华创、中电科48所签了一份21.8亿元的大单,国产设备不仅不上火线,还提前4个月交货。
这事儿一出,行业震了,国际市场也懵了,看上去像是企业自己调了个方向,背后却是一场全球博弈的缩影。
荷兰的新规把中国企业的采购路子堵死了,格力这一转身,不但没被绊倒,反而跑得更快。
今年9月,荷兰政府在美国的强烈建议下,扩大了半导体设备出口管控,直接把DUV设备也拉进了黑名单。
简单说,原先只管最顶级的EUV,现在连14纳米以上的DUV设备都不让卖了,连在荷兰注册但有中国背景的公司也被一锅端。
10月又追加监管措施,直接卡住了中资在荷兰的企业运作。
荷兰动这个手,不是临时起意,这是美国主导的“芯片联盟”战略落地的一环,目标就是拖慢中国在半导体领域的步伐。
ASML成了这场博弈的焦点,市值大跳水,欧洲媒体也开始反思:这条路,是不是走偏了?
对中国这边的影响也没小到哪去,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从荷兰进口的半导体设备比去年少了四成。
说白了,原本靠买设备搭生产线的那条路,被掐了。
面对这局面,格力说了四个字:不等审批。
原计划进口的30台设备,主要用于扩大自家半导体模块和控制系统的产能,等批文、等发货、等调试,全流程下来至少得耽误半年。
格力高层评估之后,干脆一刀切,把订单全取消了。
然后呢?转头找上了北方华创和中电科48所,谈了不到两周,21.8亿元的国产设备合同敲定。
关键是,这批设备不仅技术达标,交货时间反而比原来提前了整整四个月。
格力早在今年初就开始评估国产替代方案,这次是趁势落地,他们不只是“被迫自研”,而是提前布局,自救变成了升级。
很多人疑问,国产设备真能顶上吗?不是说差距还很大吗?
这几年,国产设备厂商的确没闲着,北方华创的氧化炉技术,已经能稳定支持28纳米制程,温控精度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光是专利数量,2024年就突破8000项,连续三年保持国内第一。
而中电科48所更是老牌劲旅,立式氧化炉早就在中芯国际等头部工厂实现量产应用,客户口碑扎实。
别小看这几个月的交货差异,进口设备流程太长,海运加海关审批、再加外国工程师调试,走一圈至少6个月起步。
国产设备从生产到安装调试,全链条都是本地人对接,沟通成本低,配件齐全,出现问题能第一时间修。
现在政策还有大基金支持,大基金三期3000亿的盘子里,设备企业是重点对象。
更现实的是,国产供应链配套企业越来越成熟,比如精密光学部件的国产替代率大幅提升,一些零部件成本甚至比进口低了30%。
这不是“差不多能用”,是“性价比更高”。
格力这次的“掉头”不是孤例,而是一个信号。
2025年上半年,国产半导体设备的市场占有率已经突破50%,比三年前翻了一倍。
华为今年也全面转向国产蚀刻机,交货期从过去的8个月压缩到不到3个月。
政策层面,地方政府也在跟进,很多地方对新建产线给出30%的补贴,只要用国产设备就能拿扶持。
中国正在用补贴和市场空间反制技术封锁,形成了一套“研发-产业化-扩产-再研发”的闭环。
从国际市场的角度看,中国这一波“逼上梁山”的反应,已经开始重塑全球半导体产业链。
韩国和新加坡的厂商也在跟进调整,因为他们知道,未来的市场中心不会像过去那样集中在美欧。
这不是一家公司、省下几个亿、提前几个月交货那么简单,这是一次真实的国产替代试炼,是一场在封锁压力下的产业突围。
经济学家的判断很直接:技术封锁虽然短期制造障碍,但长期看,反而加速了中国的创新能力提升。
格力的这次转向,不只是让自己绕过了障碍,还给更多中国企业打了个样,告诉大家:不靠进口,也能把活干漂亮。
超过七成的中国企业,在近一年的采购中优先考虑国产设备,这背后,是整个社会对自主技术的信任在增长。
荷兰这次的“卡脖子”,看上去是个阻挡,结果却成了加速器。
格力这一笔21.8亿的大单,不只是设备的更换,更是产业路线的切换,国产设备不仅没掉链子,反而赶在时间前面交了卷。
荷兰的出口禁令,本意是拖慢中国,没想到反手就成了中国硬科技的助推器。
这场博弈还远未结束,但至少现在,中国企业已经不再习惯等人开门,而是自己找路开窗。
压力催生潜力,被堵住的,是路径,不是出路。
信息来源:观察者网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