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作者定会不负众望,按时按量创作出更优质的内容。
前言
2025年的商界版图上,王健林的名字早已褪去昔日 “中国首富” 的光环。
![]()
取而代之的,是一连串刺眼的标签:身家一年蒸发820亿、核心股权被冻结至2028年、被万科告上法庭追讨50亿旧账、短暂遭遇限高令、三年甩卖超80座万达广场......
这位曾喊出“先定一个小目标,赚一个亿”的商业大佬,如今正深陷多重困境,昔日风光无限的“万达帝国”早已不复当年模样。
![]()
万科诉万达:50 亿旧账
近日,有官媒报道,在之后的11月3日,将迎来一场备受瞩目的庭审 —— 万科旗下全资子公司海南万骏起诉万达地产集团、大连万达集团及王健林,索要一笔牵扯五年的50亿元旧账。
这场官司的背后,是曾经被誉为“地产界黄金搭档”的“万万合作”彻底破裂的缩影。
![]()
时间回到2015年5月,北京的一场发布会轰动地产圈。王健林带着万达的轻资产蓝图,郁亮携万科的住宅开发优势,高调宣布达成“千亿级战略合作”,那句“住万科好房,逛万达广场”的口号,当时让无数人期待两大巨头能联手改写行业格局。
没人能想到,这场看似完美的联姻,会在四年后因长春国际影都项目埋下决裂的种子。
![]()
2019年,万达与长春市政府签下200亿元的投资协议,计划打造涵盖影视基地、文旅综合体和高端住宅的超级项目。
按照分工,万达负责文旅板块开发,万科则通过海南万骏分两期注入 50亿元,拿下项目运营主体15%的股权,专注住宅部分建设。
![]()
原本约定好的合作共赢,却在2021年6月戛然而止 —— 万科突然单方面终止协议,要求万达全额退还50亿元本金及相应利息。之后双方便在投资贷款返还金额上产生分歧。
值得注意的是,这场诉讼背后是两大房企共同的流动性困境。万达商管截至 2025年9月总负债已达千亿元。
![]()
万科也不好过,同期短期借款 231.46 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更是高达 1347.13 亿元,全靠大股东深铁集团 9 次借款输血超 250 亿元才勉强维持。
![]()
![]()
昔日盟友如今为一笔旧账撕破脸,本质上是房地产行业寒冬中,企业各自为战、艰难求生的真实写照。
困局缠身:股权冻结、身家暴跌与疯狂甩卖
万科的起诉只是王健林诸多麻烦中的一个。
近年来,这位商业大佬的日子过得愈发艰难,从股权冻结到身家缩水,从疯狂甩卖资产到遭遇限高令,危机几乎从未间断。
![]()
股权冻结是悬在万达头顶的 “达摩克利斯之剑”。截至今年 8月,大连万达集团累计被执行金额已经超过 76 亿元,更有多条股权冻结信息。
![]()
![]()
2025 年一年内,就先后有 80 亿元、94 亿元的核心股权被冻结,这些冻结直接阻碍了万达 600 亿元股权重组的落地,形成了 “越冻越难偿债,越难偿债越被冻结” 的恶性循环。
![]()
![]()
身家的急剧缩水则更直观地反映了王健林的困境。
2025 年《2025 新财富 500 创富榜》发布后,一组数据让外界哗然:王健林父子的财富从 2024 年的 1408.4 亿元骤降至 588.1 亿元,一年之内缩水 820 多亿元,排名也暴跌至第51。
![]()
短短一年时间,820 亿的财富蒸发,相当于每天要减少 2.2 亿元,这样的缩水速度在商界实属罕见。
财富缩水的背后,是王健林近八年来不停歇的 “甩卖潮”。
![]()
从2017年开始,为了缓解资金压力和推进“轻资产”转型,王健林就开启了大规模资产处置:当年将13个万达文旅项目91%的股权卖给融创,77个酒店卖给富力,一次性回笼大量现金。
![]()
![]()
今年,他的资产甩卖进一步升级 ——5 月,计划将 39 个城市的 48 座万达广场打包卖给太盟、腾讯等联合体。
![]()
三年时间里,王健林累计出售了 85 座万达广场,但即便如此,仍难以填补债务窟窿。
![]()
屋漏偏逢连夜雨,上个月,王健林又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限高风波”。因一笔1.86亿元的经济纠纷,王健林本人被采取限制消费措施。
这则消息瞬间引爆舆论。要知道,王健林曾是高端商务出行的常客,如今却因债务问题被限制高消费,巨大的反差让外界唏嘘不已。
![]()
不过这场风波仅持续了一天就因纠纷推进解决而解除,但背后暴露的债务问题却更加严峻。
知情人士透露,这场 1.86 亿元的纠纷源于万达下属项目公司与光大兴陇信托的借款纠纷,看似金额不大,却揭开了万达庞大债务链条的冰山一角。
![]()
根据公开信息,万达集团现存 10 条被执行人信息,累计被执行金额超 70 亿元,还有 47 条股权冻结记录。
面对如此多的困境,王健林还能带领万达翻身吗?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难度极大,多重枷锁让万达的突围之路布满荆棘。
首先是行业环境的持续恶化。王健林的崛起,离不开房地产行业高歌猛进的黄金时代。但如今,房地产行业早已进入深度调整期,高杠杆扩张的模式彻底失效,市场需求疲软,房价下跌压力持续存在。
![]()
再者是信用体系的受损与资源的枯竭。连续的债务违约、股权冻结、限高风波,让万达的品牌信誉受到严重影响。曾经的合作伙伴纷纷避之不及,万科的起诉、融创等的仲裁,反映出债权人对万达的信心已经大幅下降。
最后是转型之路的坎坷。王健林曾试图让万达从房地产企业转型为商业管理、文化、体育等核心板块的综合性企业,但转型效果并不理想。
![]()
结语
从曾经的中国首富到如今的债务缠身,王健林的经历堪称中国房地产行业变迁的缩影。他的“卖卖卖”策略,虽然在短期内缓解了资金压力,却未能从根本上解决万达的深层次问题。
万科的50亿旧账诉讼、820亿的身家缩水、持续的股权冻结、短暂的限高风波,每一个困境都像是一道难以跨越的坎。
商业江湖潮起潮落,曾经的“万达帝国”如何收场,或许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