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和一位新消费创始人喝茶,他揉着太阳穴叹气:“刚花300万挖来的某大厂P9,上周提离职了。他说我们“战略模糊、流程混乱、资源抠门”,可我们创业五年,哪有一开始就完美的?”
这场景太熟悉了。
过去三年,见过太多大厂高管空降发展中企业的戏码:
某SaaS公司请来大厂总监做COO,半年后抱怨“中后台系统像原始社会”;
某新能源车企招了特斯拉前工程师当CTO,三个月后吐槽“供应链连基础品控都做不好”;
数据更扎心——业内统计
大厂高管空降年营收5亿以下的发展中企业,90%会在1年内阵亡。不是高管不够强,也不是企业没诚意。
真正的答案,藏在面试时那句“你期望的资源支持是什么”里。
01根本矛盾在哪儿?
杭州有个新锐护肤品牌“小橘科技”(化名),成立4年做到年销2亿,卡在“从2亿到10亿”的瓶颈期。
创始人林总听朋友建议,花重金挖来大厂的运营总监张琳(化名)——她在大厂里带过亿级品牌,做过双11爆品,履历漂亮到“简历能直接印在招聘海报上”。
面试时,张琳提了三个要求:“独立预算权、跨部门协调小组、季度战略复盘会。”林总觉得“这很合理”,拍板全满足。
但入职3个月后,矛盾开始爆发:
预算卡壳:张琳想复制之前的成功路径,“大促全渠道饱和攻击”,但小橘全年营销预算只有她的1/5,财务总监委婉提醒“超支会影响研发款进度”;
流程碰壁:她要求供应链“7天出样”,但小橘代工厂是小作坊式合作,最快也要15天,生产总监苦笑“我们也想快,但工人就100号人”;
团队隔阂:她习惯“早会对齐OKR,周报细化到ROI”,但小橘团队多是跟着林总从0到1打出来的,更信“先干了再说”,觉得她“流程比结果重要”。
最致命的是,张琳开始公开吐槽:“公司战略像无头苍蝇,产品迭代慢得像蜗牛,这样的土壤根本长不出大公司。”林总也火了:“我们要的不是颠覆者,是帮我们破局的人!”
最终,张琳带着“企业不专业”的评价离开,小橘不仅赔了年薪,更耽误了半年关键增长期。
![]()
失败的真相:大厂高管擅长“富裕仗”,而发展中企业只有“生存战”
为什么优秀的高管会折戟?
根本矛盾在于:他们的能力模型,是为“资源冗余”的大公司设计的;而发展中企业的生死战,恰恰需要“资源紧缺”下的破局能力。
02一句话解决
大厂高管的核心优势是什么?
是在预算充足、团队成熟、系统完善的环境里,把“正确的战略”高效落地
比如阿里P9能调动百万级流量资源,腾讯总监能协调技术中台定制工具,字节高管能用数据中台精准定位用户。他们擅长“在完备的牌桌上打一手好牌”。
但发展中企业呢?
资源是紧缺的:没有大把的资金砸在营销或者供应链上,系统和流程也没有大厂那么完善。还在发展中。
这时候需要的不是“把牌桌擦得更亮”,而是“用有限的牌打出王炸”
![]()
张琳的问题,不是不够专业,而是她默认“企业该为我配齐资源”,却没意识到:在小橘的阶段,“整合现有资源解决核心问题”比“等资源到位再做事”更重要。
适配,比“优秀”更重要
企业当前的核心矛盾到底是什么?现有团队的长板是什么,如何借力?
最后想说:
大厂高管不是“救世主”,发展中企业也不是“试验田”。
所谓“适配”,不过是:
企业在对的阶段,找对的人解决对的问题;高管在合适的土壤,才能发挥自己最擅长的能力。
毕竟,
能让种子发芽的,从来不是“最好的肥料”,而是“刚好够用的阳光和水分”。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