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风香十里,无风十里香”。金秋时节,咸安境内大街小巷、山川田野桂花尽数绽放,香气萦绕全城。各地游客循着花香而来,或驻足拍摄,或驻足赞叹,一幅“人在花中走,香随步履生”的赏桂图景,醉了数万游客心脾。
01
田间地头:
打桂收桂忙,丰收喜洋洋
在“中国桂花之乡”核心区——咸安区桂花镇,丰收的气息与桂香交织。10月1日,央视一套《农耕探文明》栏目组专程前来,记录当地村民打桂花的热闹场景。
“打桂花得用巧劲!”柏墩村村民陈志千手持竹竿演示,“里面的花枝要从里往外斜挑,外围枝条得从外往里内扣,这样花才不会飞溅,能全落到兜蓬里。”他笑着说,今年雨水充沛,桂花长势格外好,一棵百年古桂就能打下三四十公斤花。
桂花镇S206省道旁的一公里街道上,更是一派繁忙景象。10多家收花商一字排开,身上沾着桂花粒的花农们排起长队,等着将新鲜桂花过秤变现。收花点里,有的老板现场用盐腌制桂花,有的直接烘干处理,还有的将桂花装车,送往红牛、金桂生物等企业。据了解,各收花点每天收花量达5000公斤左右。
“10元一公斤,这袋卖了576元!”明星村村民何汉平老人和儿子一起将刚过秤的桂花倒入花堆,语气里满是自豪,“今年桂花不仅饱满,颜色也好看,真是丰收了!”除了本地村民,马桥镇高赛村的李梦长、高桥镇的陈大姐等周边农户,也早早带着自家山上打的桂花赶来,希望能卖个好价钱。
02
产业延伸:
桂花“串起”产业链,生态经济双丰收
桂花丰收不仅让花农腰包鼓起来,更带动了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在桂花镇明星村,“北大土鸡哥”张继良的600亩桂花林下养鸡基地,正迎来销售高峰期。
“这些土鸡除了吃虫子、玉米,地上掉落的桂花也是‘特色饲料’!”张继良介绍,鸡粪能当桂树肥料,桂花能当鸡的食物,形成了“桂养禽、禽肥桂”的生态循环。依托这一模式,他推出的桂花土鸡汤,因肉质鲜嫩、带着淡淡桂花香,成了市场上的“香饽饽”——不仅走进超市,线上销量也十分火爆。去年5月,央视《三餐四季》节目中,撒贝宁一句“桂花树下的鸡汤喝了不想走”的夸赞,更让这款产品年销售额突破百万元。
如今,咸安桂花已不再是单一的“观赏花”,而是形成了从初级加工到深度开发的完整产业链。华彬红牛集团定期收购鲜桂花,让桂香融入饮料;咸宁桂花走进星巴克的全国7000家连锁店,成为奶茶中的热门配料;桂花蜜、桂花酱、桂花酒、桂花茶、桂花香薰等产品,更是走进了寻常百姓家。据统计,咸安桂花相关产业年产值已达14亿元,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重提升。
03
文化赋能:
千年桂文化,焕发新活力
咸安种植桂花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里拥有2500余株百年以上古桂,咸宁桂花不仅是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桂花源古桂花树群落更是入选农业农村部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
作为中国中秋节俗传承基地,桂花镇大屋雷村的“中秋祭月”活动,已传承300余年。每逢中秋月圆之夜,村民们会举办祭月仪式,既祈祷桂花丰收,也祈愿万家团圆,让千年桂文化在仪式感中代代相传。
“我们要守好古桂树,做好文化IP,更要保障花农利益。”桂花镇镇长王辉表示,今年当地预计收购鲜桂花达百万斤。“双节”假期期间,镇干部轮流值班,一方面维护收花市场秩序、协调花价,另一方面做好游客服务,让大家在赏桂、品桂中,感受咸安的独特魅力。
如今的咸安,“种桂花、赏桂花、品桂花”已成为当地人独有的浪漫,更带动了刘家桥农家乐、山水别苑民宿等产业的火爆。这满城桂香,不仅奏响了“一脉温泉韵,满城桂花香”的幸福乐章,更成为咸安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
文化赋能,让桂花“香”透四季
○ 焦姣
乡村产业,常受自然时限限制:桂花一季谢,樱桃十日腐,荷花夏尽枯。若只知对抗自然,终是下策,唯有以文化重塑产业价值,方能找到破局之钥。咸安将一季桂花做成了年产值14亿元的产业——其核心秘诀,正是文化赋能。
全国种植桂花的地方不在少数,鲜桂花品质、初级加工品形态难分伯仲,若只是拼产量、比价格,终会陷入价低利薄的困境。但咸安另辟蹊径:守护2500余株百年古桂,锚定文化之本;打造桂花镇大屋雷村“中秋祭月”IP,传承民俗之魂。游客至此,赏的是“古桂话传承”的意境;消费者下单,消费的是“月下共团圆”的情感共鸣。这份独特的文化专属感,铸就了其无可替代的产业底气。
在文化的加持下,桂花的价值挣脱了自然时限的束缚。咸安推出的桂花蜜、桂花酒、桂花茶、桂花香薰等产品,让“桂味”不再是季节限定,转而成为承载“桂香里的乡愁”的日常伴手礼;大屋雷村“中秋祭月”也成为固定文旅IP,即便非赏桂旺季,仍有游客专程前来体验传统民俗;“北大土鸡哥”张继良创新的“桂花土鸡汤”,作为文化美食全年热销。文化,就这样将短暂的季节红利,转化为了澎湃的全年动能。
归根结底,文化赋能筑牢的是产业的长效根基。鲜花终会凋零,产品易被模仿,唯有历经时光沉淀的文化,才能历久弥新。咸安的实践昭示我们:乡村振兴,关键不在靠天吃饭,而在“以文破局”。当文化成为核心引擎,一朵花足以“香”透四季,一个产业方能基业长青。
来源:咸宁日报 特约记者:胡剑芳
一审/编辑:石丽丽
二审:黄亚琦
三审:洪 伟
监制:朱封金
出品:咸宁日报网络传媒中心
![]()
![]()
1.
2.
3.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