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岁月相拥,与灵魂共鸣
那是民生公司扬起的猎猎风帆
那是北碚故土留存的熠熠荣光
欢迎收听《忆作孚》声音特辑
八期节目带您穿越时光
聆听“北碚开拓者”卢作孚的传奇征程
保障科研大后方
YI ZUOFU
全国抗战爆发的那一年秋天
植物学家钱崇澍带领着
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团队来到北碚
此后,中央地质调查所等
众多研究机构纷纷迁至北碚
一时间,北碚成为了科学研究的大后方
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科研力量
![]()
为了给这些迁至北碚的研究机构
创造更好的科研条件
卢作孚积极协调各方资源
组织人员平整土地、修建科研用房
为研究机构的入驻提供了硬件设施
同时,考虑到科研人员在生活上的需求
他还推动建设了一批生活配套设施
像宿舍、食堂等
让他们能够安心开展研究工作
![]()
卢作孚动用民生公司的运输力量
为科研机构运输各类科研设备和物资
当时,运输路线充满艰险
不仅要应对日军的轰炸
还要克服道路崎岖
运输工具匮乏等困难
但他凭借着卓越的
组织能力和坚定的信念
确保了物资的顺利运输
保障了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
![]()
此外,卢作孚还积极促进
北碚各科研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他牵头组织了各类学术交流活动
邀请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
分享研究成果和经验
打破了学科之间的壁垒
碰撞出了许多创新的火花
使得北碚的科研氛围愈发浓厚
科研成果也不断涌现
丰富的社会生活
![]()
北碚的社会生活也因此变得丰富多彩
3000 多位科学文化界精英云集于此
每天都有着独特的生活场景
孩子们在田间劳作
嘴里唱着陶行知创作的《锄头舞歌》
育才学校里
诗人艾青为学生们讲读诗歌
作曲家贺绿汀讲解音乐创作
![]()
老舍先生每天在公园打太极拳
之后站在西窗前研墨
创作《四世同堂》
端木蕻良与萧红沿着嘉陵江散步
吟诵着《嘉陵江上》
谢冰心在 “雅舍” 与友人
围着炭盆谈至夜深
这些画面构成了北碚独特的文化景观
也让我们看到了在艰难岁月里
人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热爱
![]()
支持西部科学院的运作
YI ZUOFU
为了支撑西部科学院的运作
卢作孚动用了他打造的整个事业群
三峡染织厂作为北碚事业的经济支柱
其所有资产被划归西部科学院
民生公司历年股东大会上
卢先生极力为北碚的文化机构劝募
甚至不惜声泪俱下
募集的大部分资金都划给了西部科学院
![]()
在最困难的时候
他还将自己在其他事业中所得的
舆马费悉数捐出给科学院
和下属的兼善中学
他的事业伙伴们也纷纷效仿
![]()
民生公司的困境
YI ZUOFU
抗战胜利后
民生公司面临着诸多困境
国民政府的轮船招商局迅速扩张
极大挤压了民生公司的生存空间
其贷款在加拿大造新船遭遇重重阻碍
物价飞涨,民不聊生
民生内部也出现腐化现象
在这一系列的打击下
公司风雨飘摇
![]()
但卢作孚并没有放弃
在时代的巨澜面前做出了自己的抉择
1948 年秋天
他与在香港的中共代表取得直接联系
1950 年
在周恩来总理的关心和支持下
他赴北京参加全国政协第一届二次会议
并将保存在香港的
所有民生公司轮船尽数北归
![]()
不幸的是
新中国成立初期
民生公司在经营管理
人事和业务等方面发生了剧烈变化
公司财务陷入危机且事故频发
卢作孚本人也遭受别有用心者的攻讦
承受着非常巨大的压力
卢作孚的贡献与精神
YI ZUOFU
1952 年
卢作孚先生遽然离世
这让无数人为之悲痛
但他的贡献和精神
却永远留在了人们心中
毛泽东在与黄炎培的谈话中提到
我国过去有四个实业界人士不能忘记
其中就包括卢作孚
![]()
如今,他的精神依然激励着我们
1989 年,海内外各界人士捐资在
重庆北碚公园火焰山顶修建 “作孚园”
10 年后,卢作孚墓迁至此处
与妻子蒙淑仪骨灰合葬
墓园雕像后
刻着卢作孚亲笔写下的
“愿人人皆成园艺家
将世界造成花园一样”
这正是他一生的追求
![]()
在卢作孚先生的故事中
我们看到了一位实业家的担当
一位教育家的情怀
一位社会改革家的勇气
他的故事
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传承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