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秋天,广州港吹着带咸味的风,钱学森踩上甲板,手里攥着FBI退回来的八百页笔记,纸都黄了,皱了,五年软禁的印子还在,大洋那边,杨振宁在普林斯顿的黑板前跟李政道吵得脸红,粉笔灰混着烟,落在“宇称不守恒”的公式上。
![]()
钱学森一九一一年生在上海一个读书人家,初中物理试卷自己扣分,老师又气又觉得他有股劲儿;杨振宁一九二二年在清华园长大,七岁就蹲在荷塘边听教授们讲量子力学,眼睛一直亮着。
![]()
1949年那道分水岭,把他们推向了不同的路,钱学森在洛杉矶港口被FBI带走时,行李里只有几件旧衣服和一本写满公式的笔记本,关押期间,他没答应美国军方给的别墅和汽车,牢房铁窗上长着霉斑,他还在纸上一笔一划地算,那成了那个年代最硬气的样子。
![]()
杨振宁在普林斯顿过得挺顺,1957年拿诺贝尔奖时,三十五岁的他手抖得差点拿不住奖章,他和李政道一起发现了弱相互作用下的宇称不守恒,给物理界开了个新口子,1971年他第一次回中国,听说国内科学家自己搞出了两弹一星,那个整天在黑板上写公式的男人,当场就哭了。
![]()
钱学森回国花了五年,可他一回来,中国航天就少走了二十年弯路,他在戈壁滩上用算盘算弹道,带着人冻得跺脚也得守在零下三十度的发射场,到一九七〇年东方红卫星升空,全国人趴在收音机前听那首《东方红》,杨振宁留在美国建起理论物理的天地,一九九九年回清华教普通物理,八十八岁还蹲在地上,拿粉笔给学生画图。
![]()
有人算过,钱学森带的航天工程让中国每年多赚零点五个百分点的GDP,杨振宁的规范场理论撑起了欧洲核子中心上万亿的实验开销,可真正让两人心里一动的,是钱学森雕像底座上航天员留下的签名,还有清华图书馆里学生翻他手稿时轻轻发出的叹气。
2021年杨振宁捐出两千多件手稿,工作人员在他年轻时的草稿本里发现一张1955年《人民日报》剪报,讲的是钱学森回国的事,两个老人隔着太平洋说话,最后都留在了同一片土地的档案里,一个把名字刻在火箭上,一个把思想写进课本,可他们都让中国人抬头时,能看见属于自己的星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