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小红书五年来最大的变化
大家熟悉的小红书有三大业务,社区、商业化和电商。
商业化负责广告业务,电商负责卖货业务,这二者为小红书带来营收,不过社区业务依然是小红书的基石,业务按照不同的垂类来划分,符合生产小红书上的内容,联系小红书上的创作者,维持小红书的内容调性。
现在,小红书社区业务正迎来 2020 年以来最大的调整。
调整之后,小红书的社区业务将分为 UGC 与 PGC 两个版块,其中,UGC 由原本的社区产品负责人帕鲁(原名叶恒)主管,而 PGC 由小红书 COO 柯南(原名丁玲)负责,同时,原本的社区负责人云帆(原名江源)向柯南汇报。
截至目前,公司内部尚未完全明确社区业务的划分。
根据内部消息,城市、兴趣和家居等垂类,划归为 UGC 业务,而娱乐、知识、时尚等划为 PGC 组,直播、中台等非垂类部门尚未有明确归属。
「这并不是最终的结果,还在神仙打架,一些垂类还没确定给谁,确定了的也随时可能再有变动。」内部人士说。
不论从小红书公司层面,还是社区业务层面,这都是一次牵扯很广的调整。
截至发稿,小红书方面未回应关于社区调整的询问。
小红书聚焦增长与营收
2024 年初开始,小红书将「增长」摆在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
小红书先前相信「自然生长」,也就是发现一类生活趋势,之后慢慢养大,等待「破圈」,之后再去下一个圈层,养大,如此反复。
不过,2023 年,增长出现了明显的问题,DAU 到了 1 亿之后便停滞了,公司发起的调研最终结论也是,依靠现在的方式并不能继续增长,认为只做「有用内容」,并不能让小红书成为一个「3 亿 DAU」的产品。
此后,小红书重点开始看「拉新」,看一个活动能够带来多少新增用户,并且开始设计算法,来算每个用户的拉新成本是多少。
2024 年,帕鲁与云帆先后加入小红书,小红书开始更激进的增长策略。如修改视频播放界面、将话题页面改为类似微博的交互方式、算法上增加热门内容的权重等。
同时,小红书社区与商业化和电商的协作关系也发生了变化。
先前社区业务与营利部门保持一定的距离,社区运营的活动,往往会拒绝商业团队的参与,以保持自身的调性。
2024 年开始,活动负责人可以自己选择,是否开放这一活动给商业团队,让他们可以对外售卖。
及至 2024 年下半年,几乎所有的社区所建立起来的 IP,都出现在了商业化团队对外的售卖名单上。 如小红书外人节便从一个户外组的运营活动,变成招商 PPT 中的 S 级项目。
![]()
如今柯南回归社区,意味着小红书进一步拆除了内容社区和商业变现之间的防火墙。
小红书不再认为社区是用来「种草」的流量池,而商业是下游「拔草」的收割机。相反,小红书开始试图寻找一条一体化的路径:「社区即商业,商业即社区」。
这和小红书先前力推的 「买手电商」 模式完全一致。买手(创作者)本身就是社区内容的核心,同时他们也直接完成交易闭环。在这个模式下,最好的「内容」就是最好的「广告」,最好的「交易」本身也在产生「内容」。
事实上,在 2023 年底,柯南也曾在一次分享中明确提到:「好的社区可以长出好的商业,社区和商业不是对立的,也不矛盾。」
而且,先前小红书一直定位自己为「UGC 社区」,不论对外宣传还是对内业务指引,这都是它第一次将 PGC 提升至与之并列的位置。
根据目前的划分,娱乐明星组有很高的流量价值,知识组有很强的内容生产能力,而时尚组的内容天然与商业接近,这也意味着它们将更多负担起增长与营收的任务。
柯南的任务,就是将「买手」和「KOL」这些专业创作者,与「广告流量」和「电商履约」这套商业机器,进行无缝焊接,在 IPO 前,打造一个数据清晰、高速运转、且不破坏根基的变现闭环,让资本市场清晰地看到小红书如何将顶尖创作者(PGC)高效地转化为收入,同时向他们证明,平台的「社区土壤」(UGC)依然健康、独立且繁荣。
UGC 依然是小红书的保留地
先前的文章(」)里,我说小红书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它把「非标准化内容」做出了相对的规模化。
这里的「非标准内容」就是 UGC,是普通用户的日常分享、讨论和互动,是小红书的 「社区土壤」 和氛围根基。
小红书最初的形态,是 PDF 版的《小红书出境购物攻略》。它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基因就是一群真实的人,分享真实的(购物)体验,帮助其他真实的人,甚至柯南在加入小红书之前,也参与编写了新加坡的攻略。
UGC 带来了小红书的核心价值:信任。
小红书是中文互联网世界里,极少数以「消费决策」为核心心智的平台。用户来这里,不是为了杀时间(像抖音),也不是为了搜索答案(像百度),而是为了「做决定」—— 买什么、去哪里、怎么做。
这个「决策心智」完全依赖于信任。用户为什么相信平台上的内容?因为他们相信这些内容来自「和自己一样的普通人」(UGC),而不是来自品牌方的广告(PGC / 广告)。UGC 的「真实性」和「代入感」,是小红书信任体系的基石。
而且, 几乎所有现象级的社会消费趋势,无论是「City Walk」、「早 C 晚 A」,还是各种小众爱好,几乎都是先在小红书的 UGC 土壤里自由生长出来,然后才被 PGC(KOL)捕捉、放大,最终成为全网热点。
![]()
没有 UGC 这片广袤、多元、不可预测的土壤,小红书便很难再成为众多消费趋势的策源地,整个内容生态也就失去了最初的活水。
不过,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不少用户已经开始抱怨,说小红书上内容虚假,都是广告。在这背后,是当小红书把增长和营收放在更显著位置时候,不可避免侵蚀掉了 UGC 的价值,进而动摇了小红书本身的价值。
从这一角度而言,将 PGC 和 UGC 分离,让 UGC 可以重新保持调性,对于小红书而言是一件好事。
只是,分割之后,UGC 业务的力量远不足以与柯南所掌管的大商业板块相提并论。
未来,柯南的部门很可能成为小红书的「增长引擎」和「利润中心」,是公司上市故事里最核心的财务数据来源;。
UGC 部门,在传统的视角下更像是一个话语权微弱的「成本中心」——如同抖音的校园业务一样,尽管抖音以此起家,但如今几乎没什么话语权。
而且,尽管城市、兴趣等垂类负责人,熟悉小红书的社区逻辑,但负责人帕鲁未必欣赏先前的小红书风格。
帕鲁于 2024 年初加入小红书,此前是快手电商产品一号位,直接向程一笑汇报。
加入小红书之后,帕鲁主导下,小红书开始用产品而非运营和内容来驱动增长,甚至帕鲁会当面质问运营,说不知道运营到底有什么用。
或许这意味着,原本那个慢吞吞的依赖运营的旧小红书会彻底成为历史,而一个更快、更工业化、更可预期的产品引擎,将让 UGC 的增长和活跃「规模化」且「可控」。
前些天,媒体报道小红书上调期权授予和回购,很多人解读为这是距离 IPO 又近了一步。最近接连的调整,不论是组织上更严格的管理,还是不断用小红卡、二手交易来展示社区商业潜能,都像是在证明,小红书可以变成一个更高效、战斗力更强的公司,可以充分释放积累十多年的潜能。
这次社区调整同样如此,它可能会带来一架更高效率的机器,能跑出「社区增长」和「商业收入」两条同样高速增长的曲线,但也有可能,会带来一个让不论是用户还是员工都陌生的小红书。
我会持续关注小红书未来的变化,倘若你也关注小红书,知道更多故事与细节,欢迎与我联系。
--FIN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