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邢台风景·郭守敬纪念馆西长廊
聞鍾記郵(5436)公正廉洁的代表
在明见很多老百姓的心目中,如果有冤无处申,就会去找包青天,这位包青天就是北宋开封府的府尹包拯。因为在做官的时候刚正不阿,不畏权贵,官声很好。于是后世在民间流传出很多以包拯为主人公的故事、话本,随着小曲、戏剧的流传,很是家喻户晓。这其中元代大戏剧家关汉卿创作的元曲《蝴蝶梦》,就是与包拯有关的故事。随着京剧的发展和普及,《遇皇后》《打龙袍》《铡美案》《下陈州》《探阴山》等剧本流传很广,成为京剧舞台唱演不衰的剧目。前些年还有电视剧《包青天》上演,金超群饰演的包公邢襄,也很深入人心。
现实中的包拯,生活在大宋王朝仁宗主政时期,因为其;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英明决断、敢于为百姓申不平,故有“青天”“包公”之称。后世更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奎星转世,民间描绘他是黑面,额头有月牙,也就是当下戏剧舞台上的形象,具有夜审阴,日断阳的能力,其故事被收入小说《包公案》中。包拯是庐州合肥人,生于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中进士,出仕为官,仁宗嘉佑七年(1062年)因病去世,被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后世称其为包孝肃公。
作为一代名臣,留下奏议十五卷,今存有《包孝肃公奏议》十卷,收入《四库全书》“史部·诏令奏议类”地427册,历朝历代都有翻印刻本出版行市,深得后世研究者重视。《包孝肃公奏议》几乎囊括了包拯一生中所有的奏折、陈表,各种各样的建议、意见,全面呈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其阅世态度,尤其是他反对增加农民负担和精兵简政的建议,放在今天仍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现实意义。在如今合肥市区,就有一座包公祠,祠内还有包公墓,是如今人们拜谒包公,纪念包公的场所。合肥邮政以包公祠的包拯塑像为邮资图,专门发行了《包公祠》普通邮资信封。2015年还发行了一套《包公》邮票,2枚邮票,1枚小型张,还发行了一套绢制四连体小型张。
很多去合肥的朋友,还有合肥当地的朋友也会寄给我一些有关包公的有何错、实寄封和明信片,8月8日,合肥郭老师寄给我一枚明信片,使用了安徽合肥包公像风景日戳销邮资,从大钟楼邮局寄出。这个大钟楼邮局可了不得,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这个大钟楼就是合肥的标志,不但出现在安徽合肥地方粮票上,还出现在央视天气预报合肥图片上,这个大钟楼有正式的名字,合肥长话通讯枢纽工程大楼,也是当年合肥最高的建筑,那些年只要是有关合肥的事物中这座大楼是不可或缺的。因为这座大楼有一个高大的钟楼,难怪会成为地标。
2018年初,光珉兄家有喜事,有了一次淮南之行,返程的时候在合肥逗留了两天,这才体会到光珉兄出行的不易,尤其是到河北,要倒几次车才能成行。在合肥期间,蒙汪教授热情接待,陪着我参观了李府和包公祠。站在“色正芒寒”的匾额之下,仰望包公的塑像,那种威仪,足以令贪官们心虚胆寒。绕过正殿,园子中还有包公墓,游人顺着墓道能走进地穴中,近距离瞻仰包公的墓室。只可惜天色稍晚即将返程,走马观花走过了包公祠,也算是不虚此行了。
包公祠在合肥包公文化园内的香花墩上,据《庐州府志》记载,香花墩在城东南门外濠中,是包公青少年读书处,本为公祠,蒲苇数重,鱼凫上下,长桥径渡,竹树阴翳。另据这里的碑文记载,包河小洲上原有一座小庙,明弘治元年(1488年)庐州知府宋鉴见小洲环境优雅,遂将小庙拆除,改建为“包公书院”,并改名为香花墩。1539年,御史杨瞻把包公书院改名为包公祠。太平天国年间,包公祠毁于战火。光绪八年(1882年),李鸿章筹银重建,规模依旧,只增添了东西两院。如今见到的包公祠,就是李中堂重修过的,但祠中的塑像是几十年前重塑的。
说到了包公,想起了在包公祠前下跪痛哭的一段视频。当时就感觉,这是有了多大的冤情,无处伸冤,才跪倒在一位古人的面前?不过这件事情时发生在开封。至于后事如何,好像没有下文了。不过网上是说源自云南的某幼儿园一起投毒案被冤之人,在无罪释放后,已经是十余年之后了。无论何年何月,老百姓希望的是公正,愿天下大同,无冤无灾。多一些包公,少一些冤枉。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