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日报)
转自:经济日报
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开放的前沿阵地,始终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近年来,三省一市在共建高水平开放平台、协同推进开放合作、合力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迈出坚实步伐,成为全国协同开放的典范。2024年长三角进出口总值为16.01万亿元,占全国比重达36.5%。这一成绩背后,是长三角在制度型开放、区域协同机制创新上的持续探索。
共建高水平开放平台,打造协同开放强引擎。长三角已实现自贸试验区全覆盖,并通过联盟机制推动制度创新互鉴。上海“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探索跨境电子发票互操作、跨境商品溯源等,推动电子商务领域制度型开放,并面向长三角推广应用。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成立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盟,探索出多项制度创新案例,如上海加快打造“6+1”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深化跨地区作品登记改革、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运输模式等。这些举措有效促进了要素高效流动与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为长三角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等国际展会成为长三角共享开放红利的重要载体。2024年在上海举行的第七届进博会,按一年计意向成交金额逾800亿美元,较上届增长2.0%。浙江积极举办数贸会,推动数字贸易规则对接。“上海机场—苏州前置货站”实现机场货物安检前置、海关查验前置、航空安保监管前置等,苏州企业能在“家门口”便捷享受到上海丰富的国际航线资源,地面物流成本最多可降低约30%。这些开放平台的共建与联动,显著提升了长三角整体开放能级。
协同推进开放合作,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2024年,长三角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7.7万亿元,占全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总值的34.9%。长三角开行中欧(中亚)班列4647列,发运标箱48万个,发运标箱数同比增长10.4%。浙江自贸试验区杭州片区创新CCC(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免办服务新模式,实现跨境贸易便利化改革的突破。通过多维度、深层次的国际合作,长三角正加速形成参与国际竞争的新优势。
合力优化营商环境,激发经营主体活力。长三角在海关监管协同、口岸便利化以及金融创新等对外开放方面取得积极进展。长三角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持续推进,沪皖共建联合运营中心,数据互联互通不断深入。海关部门创新“联动接卸”监管模式,以实现港口一体化作业,提高通关和物流效率。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作为对外开放前沿阵地,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支持外经贸企业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此外,上海还采取多种举措支持企业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通过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长三角为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局面提供了重要示范。
但也要看到,长三角协同开放仍面临一些问题。例如,产业同构率较高、自贸试验区创新成果跨区域复制受阻、数据标准不统一、数字基础设施联通不足等。未来,长三角需从以下方面以深层次协同开放推进高质量发展。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可建立长三角协同开放联席会议机制,统筹产业布局与政策制定,避免同质化竞争。二是深化制度型开放,对标《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在数据流动等领域先行先试,推动自贸试验区改革经验推广。三是构建跨区域利益共享机制,探索税收分享、GDP分计等,激发地方政府合作动力。四是提升基础设施联通能级,加快“轨道上的长三角”建设,打造数字贸易枢纽。
实践表明,协同开放不仅是区域发展的引擎,更是国家参与全球竞争的关键支撑。今后,三省一市需继续坚持共建共享、互补共赢,从项目协同迈向制度协同,从局部开放迈向系统开放,打造高水平开放新标杆,为全国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可复制的经验。
(作者系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求是特聘教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