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1月2日,沈阳解放的电报如惊雷炸响南京。
蒋介石瘫坐椅中,东北全境易手的消息让他面如死灰,他猛然抓起电话,“谢士炎还没开口?冥顽不灵,留他何用!让毛人凤,即刻处决!”
谢士炎到底是谁,何以让蒋介石如此暴怒?
将星闪耀
1942年,日本侵略军集结重兵,目标直指浙江衢州城,企图打通这条东南战略通道。
防守重任落在了国民党第八十六军第四十六团团长谢士炎的肩上。
![]()
这位年方三十的年轻将领,出身湖南衡山军人世家,黄埔军校第六期步兵科、陆军大学第十四期正则班。
面对来势汹汹的日军旅团,谢士炎亲率不足一团兵力,依托城防工事展开了殊死抵抗。
在最危急的时刻,谢士炎抽出配枪,带领参谋和警卫班冲上火线,“把狗日的打回去!人在城在!”
这一场艰苦卓绝的城市保卫战,歼敌两千多人,大扬军威。
![]()
随着抗战胜利而来的,却并非国泰民安。
1945年底,他以武汉前进指挥所主任,参与接收日伪占领下的武汉三镇。
手握接收大权的部分国民党官员、军统特务,贪婪的嘴脸暴露无遗。
他们以清查“敌产”为名,肆无忌惮地侵吞工厂、房产、金银珠宝,甚至强夺商民产业。
谢士炎愤然拍案而起,他运用手中尚存的职权,雷厉风行地惩处了一批民愤极大的贪腐官员,其中不乏军统背景深厚者。
![]()
他天真地以为整肃风气、恢复秩序才是对浴血抗战的同胞最好的告慰。
但这股清廉作风触动了腐败集团的利益网络,很快,一纸“处理接收工作不力,纵容部属”的指控凭空而降。
那些被他查处的魑魅魍魉趁机落井下石,昔日的抗日功臣竟被投入监牢。
在阴冷潮湿的囚室里,过往的一幕幕在脑海中激烈碰撞:是前线将士忍饥挨冻、浴血牺牲时,后方高官灯红酒绿、大发国难财的糜烂。
![]()
国民党的腐败、专制、背离人民,与战场上日寇的凶残相比,其祸害甚至更为深广。
一个巨大的疑问压在心头:中国的出路究竟在哪里?
好在谢士炎因同窗帮助获释,后投奔孙连仲并受重用,但此时谢士炎的内心已然不同。
他密切关注着晋冀鲁豫边区的动态,悄悄阅读《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禁书”,他看到了另一个希望所在,一个主张民主、和平、进步,真正为劳苦大众谋利益的政党。
1947年,谢士炎径直闯入第十一战区外事处副处长、地下党员陈融生的家中。
![]()
他拔出手枪抵在陈的腰间,目光如炬:“我已无退路,要么你立刻打死我灭口,要么带我去见你们的负责人!”
陈融生表明身份并向上级报告后,这条通往光明的新路正式开启。
经过组织的严格审查,1947年2月4日,在叶剑英司令员亲自主持下,一场改变谢士炎一生的宣誓仪式,在绝对保密中庄严举行。
他庄重地写下誓言:“余誓以至诚,拥护共产主义,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献身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在任何困难危险的场合绝不退缩……”
![]()
这一刻,国民党的少将作战处长完成了彻底的蜕变,他以“谍战将军”的身份,潜伏于敌人最核心的军事决策圈。
情报利剑
1946年,国民党保密局局长毛人凤背负着蒋介石“肃清共谍”的严令,手中握有美国提供的先进无线电侦测设备。
这些设备如同猎犬,在城市上空搜寻着中共地下电台发出的电波信号。
![]()
毛人凤对这套技术寄予厚望,他对手下特务训示:“找到电台,就能顺藤摸瓜!这次行动,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很快,北平成为重点目标区域。
毛人凤亲临北平坐镇,为不打草惊蛇,他启用了保密局的秘密武器,绰号“飞贼”的段云鹏。
此人擅长高来高去,行踪诡秘。
经过段云鹏连续多日的秘密侦查和蹲守,目标最终锁定在京兆东公街24号院。
一场抓捕行动在1947年9月24日清晨展开,当院内电台刚发完报,特务们破窗而入,北平地下密台台长李政宣当场被捕。
![]()
在随后的搜查中,特务们不仅起获了电台,更发现了大量未及销毁的机密文件,其中包括潜伏人员名单和联络信息。
在保密局北平站的刑讯室里,李政宣未能经受住严酷的折磨,选择了叛变。
他供出的名单令审讯的特务都为之震惊:这份名单上赫然列着第十一战区作战处少将处长谢士炎、军法处少将副处长丁行,以及朱建国、石淳、赵良璋等身处要职的军官。
毛人凤接到报告后难以置信,反复确认名单真实性。
![]()
确认无误后,他既感狂喜又觉后怕,意识到此事关系重大,立刻携带审讯材料飞往南京面呈蒋介石。
这份名单在南京总统府掀起了惊涛骇浪,当听到自己颇为信任的高级将官,特别是掌握核心军务的作战处长谢士炎,竟然是中共地下党员时,蒋介石震怒异常。
他脸色铁青,连声咆哮:“岂有此理!一律逮捕!一律逮捕!一律逮捕!”
他无法理解,这些他自认待之不薄的高级军官,为何会倒向延安。
![]()
蒋介石痛斥手下无能:“共产党都钻到我们上层军事机关了,军队调动中共一清二楚,怎么可能不打败仗!”
毛人凤领命后,保密局的特务机器在华北、东北等地高速运转起来,谢士炎、丁行等名单上的关键人物迅速落网。
毛人凤志得意满地宣称:“我们这次,搞垮了中共情报半壁天下!”这次“北平谍案”确实给中共北方情报网络造成了严重破坏。
![]()
1948年,辽沈战役在东北大地拉开序幕。
这场战役的过程与结局,某种程度上印证了蒋介石此前的震怒。
东北野战军攻势凌厉,从10月9日锦州外围作战打响,到10月15日锦州城破,范汉杰被俘;从长春守军曾泽生起义、郑洞国投降,到10月底廖耀湘兵团在黑山、大虎山地区被围歼;再到11月2日沈阳、营口解放,东北全境易主。
短短52天,国民党在东北的精锐部队47万余人被歼灭。
![]()
虽然谢士炎等人在1947年9月即被捕,无法直接参与辽沈战役期间的情报传递,但他们此前长期潜伏在国民党军事决策核心所发挥的作用,其影响是深远的。
作为第十一战区作战处长,谢士炎曾接触和传递的,绝不仅仅是某一两次具体作战命令。
他提供的诸如国民党军进攻张家口的详细计划、蒋介石在涿州军事会议上对全国的战略部署、胡宗南部意图偷袭延安的情报等,都属于最高层级的战略情报。
这些情报为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洞察全局、制定反制战略提供了至关重要的依据。
![]()
辽沈战役中解放军能够精准选择关节点,如攻克锦州“关门打狗”、有效阻援如塔山阻击战、并最终达成围歼重兵集团的战役目标,与之前数年积累的、包括谢士炎等人提供的情报所奠定的战场透明度和战略判断力密不可分。
蒋介石在辽沈惨败后,将满腔怒火迁怒于“泄露军机”,下令处决谢士炎等人。
铁窗傲骨
1947年11月,一列戒备森严的囚车驶出北平,载着谢士炎、丁行、朱建国、石淳、赵良璋五人,最终抵达南京。
![]()
他们被投入宁海路19号的军法局看守所,不久又转押至条件更为恶劣、俗称“木笼大厦”的特种看守所,最终关入壁垒森严的中央军人监狱。
酷刑轮番上阵,威逼利诱不断,特务们用尽手段,妄图撬开他们的嘴,彻底摧毁中共的情报网络。
面对非人的折磨,谢士炎展现出一位真正革命者的铮铮铁骨。
在北平第一看守所初次受审时,保密局北平站组长谷正文曾试图软化他。
![]()
谢士炎端坐着,他直视对方,“为哪个党做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为真正为人民的党派做事。我在国民党内多年,早已看透这个从上到下都已腐坏的政府。
为了中国老百姓的未来,我选择共产党,因为他们有朝气、有活力,一心为民。”
他的态度令谷正文也感到震撼与棘手,在南京的监狱里,无论遭受何种酷刑,谢士炎始终没有透露党的半点秘密。
他痛斥国民党的黑暗统治,预言其必然灭亡,革命理想如同磐石般不可动摇。
![]()
他甚至将监狱视为锤炼意志的场所,他写下诗句鼓舞自己和难友:“华夏神州炮声隆,英雄效命为工农。生死一线咫尺外,青春原是血染红。”
时间在煎熬中流逝,1948年,辽沈战役以国民党军47万精锐被歼、东北全境解放而告终。
这一惨败让蒋介石惊怒交加,困兽犹斗的他,将一腔怨毒倾泻到狱中那些“泄露军机”的“要犯”身上。
搁置一年多的“北平谍案”再次被提起,一道冰冷的“处决令”从总统府发出。
![]()
1948年11月19日,南京江东门外中央军人监狱,典狱长带着行刑名单来到牢房:“谢士炎、丁行、朱建国、石淳、赵良璋,提审!” 五人早已明白最后的时刻来临。
谢士炎从容地整理好自己的绿呢军大衣,扣好风纪扣,仿佛不是赴死,而是奔赴另一个战场。
在刑场,军法官机械地宣读完死刑执行书,冠以“共党间谍”、“泄露军机、颠覆政府”的罪名,例行公事地询问有无遗言。
谢士炎目光如炬,对军法官说:“我的遗书在我制服口袋里,请交给我弟弟,遗物里有我亡妻的照片,她已去世,请你们销毁它,不要让她的相片流落在外。”
![]()
交代完身后事,他环视战友,发出最后的宣告:“你们今天可以枪毙一个我,但明天还有千千万万的人来打垮这个政府!”
行刑令下达,刽子手粗暴地喝令:“跪下!”年仅26岁的赵良璋怒目圆睁,厉声斥责:“混蛋!要我们跪下?没那么容易!”
谢士炎昂首挺立,朗声说道:“我们从来就没有跪过,死,也要站着死!”五道身影肩并着肩,如同五座不可撼动的山峰。
![]()
谢士炎奋力振臂,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丁行、朱建国、石淳、赵良璋紧随其后,激昂的口号声撕裂了阴霾的天空:“打倒反动派!”“新中国万岁!”
枪声骤响,五位英雄的血染红了南京城外的土地。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渡过长江,红旗插上南京总统府。
当叶剑英元帅急切地请入城部队寻找谢士炎下落时,得到的却是烈士已于数月前英勇就义的噩耗。
![]()
叶帅手持电报,久久不语,最终痛惜道:“谢士炎牺牲得太早了,哪怕再等个一年半载……”
谢士炎和他的战友们倒在了黎明之前,未能亲眼看到为之奋斗的新中国诞生。
他们的名字与功勋,与千千万万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牺牲的英烈一起,永远镌刻在共和国的基石之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