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至17日,国铁广州局组织开展“坐着高铁看中国・湘约深惠湾”主题宣传采访活动。记者跟随采访团深入广东惠州、深圳两地,挖掘粤湘融合发展的鲜活故事,近距离感受高铁赋能区域发展的生动实践。
![]()
2024年1月10日铁路部门开行湖南直达惠州高铁列车。目前,湘惠间高铁每日开行已达6对,最快运行时间压缩至3小时57分,较以往快近6个小时。截至目前,今年湖南至惠州已运送旅客60万人次,暑运期间上座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
便捷高铁出行让两地的交流越来越紧密,不少湖南人在这片拥有“半城山色半城湖”的旅游资源的城市扎下了根。“惠州现有约100万湖南籍常住人口,铁路的便利让返乡探亲也变得更容易,探亲访友的同时也能增加旅游消费。”惠州市旅游发展促进中心主任陈凤介绍,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期,惠州累计接待游客396.5万人次,同比增长5.4%,一举冲上百度“全国热门迁入地第五”。
![]()
那这么多在惠州的湖南人,他们又都有着怎样的故事呢?在惠州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惠东渔歌的表演中,记者见到了来自湖南攸县的惠东渔歌市级传承人张喜英,歌声婉转动听,被誉为“南海渔村的天籁之音”。
张喜英说自己从星海音乐学院毕业以后,受到惠东渔歌的影响,一唱便是20余年。惠东渔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源于宋朝、流行于广东惠东沿海,以徒口清唱、曲调独特为特点,真实反映渔民生活与情感的传统民间艺术。
![]()
作为一名从湖南来到惠东的非遗传承人,张喜英告诉记者,“2002年接触到惠东渔歌,当时的渔歌濒临失传,一次偶然的机会来到海边听到了这么好听的歌声,我下定决心要把这个渔歌学好。”
“以前从湖南过来要辗转许久,有了直达高铁后,我回株洲攸县方便太多了,3个多小时就能到家。”谈及惠东的变化,张喜英感慨道:“如今越来越多游客坐着高铁来惠东看双月湾、逛平海古城,顺带走进渔歌表演现场,非遗不再是藏在渔村的‘老物件’,反而成了游客追捧的‘文化名片’。”
在张喜英看来,高铁不仅带火了旅游,也给非遗传承注入了新活力。“希望借助便利的高铁网络,我们能走得更远,去香港、重庆演出。”
![]()
在惠州市巽寮湾上,有一座面积约1平方公里的海岛,这就是巽寮湾三角洲岛。运营该岛的“岛主”是一位地地道道的长沙伢子吕行。如今,吸引着不少粤港澳大湾区和湖南的游客游玩观光。
“过去一直有一个海岛梦,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了这座小岛,让我下定决心想把它变得更好。”吕行说,他和合伙人一起,以租约的形式运营着三角洲岛,他称自己为“代理岛主”。
![]()
为什么会选择惠州的一个小岛?吕行说,因为惠州回家方便,高铁三个多小时就能到长沙。随着高铁网络的日益完善,如今的惠州市坐拥9座高铁站,密集的高铁网络可以让越来越多的游客抛去距离,来到这里。
吕行告诉记者,因为惠州生活成本较低,气候宜人,所以冬天很多人会选择在惠州居住,他父母也一样。“目前,岛上的客人还是以深圳、广州和东莞为主。外地游客中,湖南人能占到50%以上。”吕行说。
![]()
来自湖南株洲的白女士就是其中之一,她说通过小红书发现了这座远离喧嚣的小岛。“我从株洲西站一直坐到了惠州高铁站,也就三个多小时的时间。”这一次她和家人一起上岛,选择在十一假期后来到这里享受生活。
一条条钢铁脉络,正悄然重塑着地域发展的版图。高铁带来的,远不止是时空的压缩,更是人才、文化与梦想的双向奔赴。它让湖南人的“乡愁”不再遥远,也让惠州的山海与非遗,拥有了走向更广阔天地的无限可能。在这条越来越快的轨道上,更多关于融合与发展的精彩故事,正等待被书写。
潇湘晨报记者黎棠惠州报道
爆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搜索“报料”一键直达“晨意帮忙”平台;或拨打热线0731-85571188。政企内容服务专席19176699651。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