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挡光的,不只是树二、树比房子更早存在三、树有根,人要有良心四、别让冷漠成为下一瓶“环嗪酮”
【独家锐评】不迎合潮流,只提供视角。最快的刀,最锐的眼。
![]()
今年7月底,广西贺州一棵220岁的古樟树,突然开始枯黄。
这棵树从清朝扎根,一路见证了时代更替、街巷兴衰,本应在现代城市里继续安然呼吸。
但园林工人发现,古树根部的透气孔里渗出异样气味。警方侦查后发现——
是有人故意投毒。
犯罪嫌疑人曾某交代:因为觉得古树遮挡了自家采光,他网购“环嗪酮”,分多次灌入树根。
这棵220岁的古樟树,就这样被一点一点“毒死”。
看到这条新闻,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愤怒。
但更让人难受的,是那份熟悉的荒唐感:
“只要碍着我,我就要除掉它。”
在很多城市更新的角落,这种心态并不罕见。
有人嫌邻居的小狗吵,就往门口撒药;
有人嫌广场舞占地,就半夜砸音响;
有人嫌孩子在楼下玩闹,就报警让社区“管一管”。
每一个行为的理由看似“合理”——
“我也有权利享受安静”“我也有权利采光”。
但当“权利”被放大到吞噬他人存在的地步,
文明就成了自私的遮羞布。
那棵古树,比他家房子早了两个世纪。
当年树扎根的时候,连“采光权”这三个字都还没出现。
它挡住的不是阳光,而是某种“以自我为中心”的黑暗。
如果今天你能因为一棵树挡光就投毒,
那明天,是否也可以因为邻居挡路就动手?
因为别人活得比你亮,就想让他“暗”一点?
这不只是一起环境案件,
而是一场价值观的溃败——
当极端和冷漠成为解决问题的方式,
社会的每个角落都可能被下“毒”。
古树有根,人也该有根。
树根连着土壤,人心连着良知。
你可以抱怨光被挡了,却不能因为一己之利去掐断一棵生命的呼吸。
城市的发展,不是靠“清除不顺眼的东西”换来的,
而是靠“共存、让渡与敬畏”支撑起来的。
那棵树静静地站了两百多年,它没有说一句话,
但它的倒下,却像一面镜子——
照出了人心的毒性,也照出了这个时代的焦虑:
我们越来越会计算,却越来越不会共处。
古树的死,不是一场意外。
它死在一个人手里,也死在太多“我只管自己”的念头里。
文明的边界,从不是写在法律上的几条规定,
而是当你面对冲突时,能不能留一点温柔的余地。
它活了220年,却没躲过一个人的贪念。
我们该反思的,不是那棵被毒死的树,
而是我们每个人心里,是否也埋着一点“环嗪酮”。
编辑说 ————
当所有人都在歌颂光芒,我们选择走进阴影,点一盏灯。
当所有人都在追逐流量,我们选择停下来,为沉默的大多数,发出声音。
如果你也觉得,这个世界需要一些不一样的清醒声音,请关注我们。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天马行空”的真知灼见。
来源 | 克网中国 、作者 | 欧阳晴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