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DefenceSecurityAsia”网站援引印度国防研究和发展组织(DRDO)消息,称后者已对其国产“阿斯特拉-2”空空导弹发展方案进行调整,以容纳“从霹雳-15E残骸身上获取的先进技术”。换句话说,自5月霹雳-15E残骸落入印度之手后,大家最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
![]()
«——【・印度从“瞧不上”到“当金矿”・】——»
这事儿说起来还得从今年5月的那场印巴空战聊起。5月7日凌晨,两国空军在边境交手,印度空军抱着保守战术,规定战斗机不许越境,结果没挡住巴基斯坦的攻势,反而吃了大亏,好几架“阵风”战斗机被击落,飞行员都出现了普遍性恐慌。
更让印度意外的是巴基斯坦空军用的霹雳-15E导弹,因为燃料耗尽后落地自毁,残骸全散在了印度境内——毕竟战机没出境,导弹残骸自然也留在了自家地盘。
印度当时花了大力气搜集这些残骸,其中有一枚弹体相对完整,据说燃料烧完后爆炸没炸碎关键部分。但有意思的是,印度一开始压根没把这枚导弹当回事儿,毕竟刚打了败仗,面子上挂不住。
![]()
他们的媒体一个劲贬低霹雳-15E,说性能“拙劣”,还不如自家正在搞的“阿斯特拉”导弹,转头就把“阵风”搭载的“米卡”导弹和陆基S-400吹上了天,一副“输了但没完全输”的架势。
转折点出在他们把残骸拿去给美日欧盟友“参观”之后。不知道是盟友说了啥,还是自己研究出了点“门道”,印度媒体的口风突然180度大转弯。
之前还被骂“拙劣”的霹雳-15E,没多久就成了“全球最顶尖的远程空空导弹之一”,印度国防研究和发展组织(DRDO)更是直接说这是“无可匹敌的战略技术金矿”。
![]()
到了10月19日,DRDO干脆对外宣布,要调整国产“阿斯特拉-2”空空导弹的发展方案,把从霹雳-15E残骸里“挖”到的先进技术装进去。这一下,不少人担心的事儿真成了现实——印度是铁了心要抄作业了。
可实际上呢?从当时现场流出来的照片就能看明白,这枚所谓“基本完好”的残骸,压根没剩下啥值钱玩意儿。霹雳-15E用的是可控离散杆战斗部,爆炸的时候能量都往径向扩散,专门用来切割目标,弹体后部反而容易保留下来。
所以印度拿到的,其实就是个装动力系统和燃料的空壳子,最值钱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导引头早就自毁了,连点残渣都没剩下。说白了,他们手里的不过是块“镀金废铁”,却硬要当成能炼金的矿石。
![]()
«——【・霹雳-15E为啥成了香饽饽?・】——»
为啥印度突然把霹雳-15E捧得这么高?按DRDO的说法,这导弹藏着三大“宝贝”:微型有源相控阵雷达、先进推进剂和强悍的抗电子干扰能力,每一样都戳中了印度的技术痛点。
先说说这微型有源相控阵雷达,这可是导弹的“眼睛”。霹雳-15E的外贸型号射程都能到145公里,最大飞行速度5马赫,能在190公里外精准锁定并击中战斗机,靠的就是这双“千里眼”。
这种雷达能同时跟踪多个目标,就算战场环境再复杂,也能穿过干扰找到目标。在5月的空战里,印度“阵风”的雷达告警系统压根没反应,直到被击中都没察觉,就是因为霹雳-15E的雷达太隐蔽,抗干扰能力又强。
![]()
再看先进推进剂,这是导弹的“腿”。霹雳-15E用的是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简单说就是把燃料分成两段,能在飞行中“二次点火”,中途调整速度和轨迹。
最后是抗电子干扰能力,这相当于给导弹穿了件“隐身衣”。现代空战里,干扰弹、电子吊舱满天飞,很多导弹刚发射就被干扰得找不着北。
但霹雳-15E用了“捷联惯导+北斗导航+双向数据链修正+主动雷达末制导”的复合制导模式,就算一路被干扰,也能靠卫星和数据链修正方向,到了目标跟前再用雷达精准锁定。5月的空战里,印度空军的干扰设备全成了摆设,就是吃了这个亏——他们的干扰信号根本穿不透霹雳-15E的“防护盾”。
![]()
这三样技术单独拿出来都不好搞,凑在一起更是难上加难。就说双脉冲推进剂,里面的化学配方、燃料成型工艺都是机密,就算把发动机拆了,也只能看到外壳,看不到里面的核心配方。
而有源相控阵雷达里的T/R模块,要做到小尺寸、高功率,得用氮化镓材料,这种材料的加工精度要求到纳米级,差一点就没法用。这些技术细节,可不是看一眼残骸就能搞明白的,得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和研发积累才行。
«——【・美日都折戟,印度凭啥能成?・】——»
DRDO说得挺热闹,可明眼人都清楚,想抄霹雳-15E的作业,印度还差着十万八千里。别说全盘仿制,就算搞懂其中一项技术,对他们来说都是天方夜谭,光看美日的前车之鉴就知道有多难。
![]()
先拿最核心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导引头来说,这技术美国九十年代末就提出来了,日本第一个动手搞,造出了AAM-4B导弹。结果呢?这导弹的导引头可靠性差得离谱,有效工作距离和精度根本达不到实战要求,日本空自没办法,只能接着用美国的AIM-120导弹当主力。
美国自己也试过,原计划在AIM-120D上装相控阵导引头,可折腾了半天,始终突破不了T/R模块微型化的难关——模块做小了功率不够,做大了导弹装不下,最后只能放弃。
美日这种工业强国都啃不动的硬骨头,印度凭啥觉得自己能行?看看他们的雷达技术水平就知道了。印度最拿得出手的LCA“光辉”战斗机,用的是以色列埃尔塔公司的EL/M-2052相控阵雷达,还不是自己造的,只能从以色列买成品回来组装。
![]()
可就算是组装,都能出岔子——2023年迪拜航展上,“光辉”战机本来要表演,结果雷达故障直接停飞,丢了大脸。再说说推进剂技术,印度更是没基础。
他们自家的“阿斯特拉-1”导弹,设计射程才110公里,比霹雳-15E的外贸版还短,可就算这样,推进系统和雷达导引头还是搞不明白,最后只能找俄罗斯帮忙,至今都没拿出成熟产品。
说到底,DRDO喊着要“吸收霹雳-15E技术”,更像是给自己找面子。毕竟“阿斯特拉-2”项目拖了好几年没进展,现在借着霹雳-15E的热度喊口号,既能给国内一个交代,又能向政府要研发经费。
![]()
可口号喊得再响,没有实打实的技术积累,最后大概率还是像之前的很多武器项目一样,要么烂尾,要么造出来一堆性能缩水的“残次品”。毕竟抄作业也得有笔有本子,印度现在连笔都没有,就算拿到了别人的作业本,也只能对着空白页发呆。
参考资料:口嫌体直:印度决定借鉴PL-15先进技术研发自身导弹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