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在泾县琴溪镇马头村,一处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葛仙庵酒厂,曾因经营不善与政策调整,自2000年后便陷入长期停产闲置状态。土地资源被浪费、集体收益受损,成为制约当地发展的“老大难”问题。
转机始于2023年。泾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紧紧抓住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政策机遇,将这宗面积达6.45亩(约4299.17平方米)的工业闲置地块纳入入市试点,以创新举措推动“资源变资产、资产变收益”,成功将昔日“沉睡”的土地,打造成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示范项目。
政策赋能破用地壁垒。泾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依托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政策,彻底打破“土地只能征收为国有的单一路径”。指导琴溪镇政府通过科学编制村庄规划,将这宗闲置存量集体工业用地调整为商服用地,专门用于文旅民宿酒店建设。这一政策创新,允许集体存量建设用地直接进入市场交易,不仅为乡村文旅产业发展扫清了用地障碍,更实现了土地用途从“工业”到“文旅”的高效转换。
规范流程保交易公正。为保障土地入市过程的公正性,当地严格遵循“民主决策—方案报批—公开交易”的规范流程。马头村村民委员会通过“四议两公开”程序,充分征求村民的意见;琴溪镇政府结合实际需求,完成地块用途调整;泾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细致核查地块权属出具地块设计条件,指导琴溪镇编制入市方案并上报县政府审批。2023年8月3日,该地块通过公共资源中心交易平台公开挂牌,最终由泾县乡村振兴发展有限公司以225.75万元竞得40年使用权,按照规定,土地出让增值收益中72.43万元留存村集体,让集体资产增值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民生分配促共赢发展。在收益分配环节,当地创新建立“土地入市—集体增收—村民致富”的良性循环机制。村集体获得的72.43万元收益,重点用于村民分红、村内基础设施改善以及产业发展基金,让村民直接共享改革成果。与此同时,项目建设期间还带动当地30余名农户实现就业,真正将“闲置资源”转化为“民生红利”,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欧阳如晨 万俊 李党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