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送爽,丹桂飘香,也正是柚子成熟上市的时节。这颗金黄饱满、香气馥郁的果实,不仅是舌尖上的美味,更是一味被中医宝库珍藏的“天然良药”。今天,就让我们从中医的角度,重新认识这颗熟悉的柚子。
一、 柚之性味:并非简单的“凉性”水果
在中医理论中,食物和药物都有其独特的“性、味、归经”,这决定了它们对人体的作用和功效。
· 性味:柚子皮性温,味辛、苦、甘;而柚子瓤(果肉)则性寒,味甘、酸。
· 归经:主要归于脾、胃、肺三经。
这个特性非常有趣:一身分两极。柚子皮是温性的,而柚子肉是寒性的。这解释了为什么柚子全身都是宝,但用法和功效却大相径庭,我们常说的“柚子性寒”,通常指的是其果肉部分。
二、 柚之功效:全身是宝,各司其职
1. 柚子肉:清肺胃,生津止渴
![]()
柚子肉性寒,核心功效在于 “清”和 “润”。
· 消食化痰:对于因食用过多油腻煎炸食物,导致胃中积热、口干、口臭、便秘的人群,柚子肉能清泻胃热,助消化、解酒毒。
· 润肺止咳:适用于热性咳嗽;比如干咳少痰、或痰黄黏稠、咽喉肿痛,感觉肺部有“火”时,吃几瓣柚子可以有效缓解,这得益于其清热生津的能力。
· 生津止渴:秋冬季节,人们容易感到口干舌燥,柚子汁水充沛,甘酸可口,能迅速补充津液,缓解秋燥。
现代视角:现代研究发现,柚子肉富含维生素C、钾元素以及柚皮苷等抗氧化物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保护心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
2. 柚子皮(橘红):理气燥湿,化痰利器
![]()
柚子皮,在中药里常被称为“化橘红”,是功效强大的药材。其性温,与果肉的寒性正好相反,功效核心在于 “化”和 “行”。
· 化痰止咳,力专效宏:化橘红是著名的化痰药,尤其擅长治疗寒咳和湿痰;表现为咳嗽、痰多、色白质稀。著名的中成药“橘红丸”中,它就是主要成分。
· 理气宽中:能疏通脾胃之气,缓解因气滞导致的脘腹胀满、恶心、食欲不振。
· 消食醒酒:其芳香之气可以醒脾开胃,化解酒食之积。
3. 柚核:疏肝理气,散结止痛
![]()
其性温,味苦,主入肝经。能疏通肝气,缓解因肝气不舒引起的胁肋胀痛,对于乳腺增生等“结聚”之症也有辅助散结的功效。
三、 食用禁忌与注意事项
再好的食物也需因人而异,食用柚子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脾胃虚寒者慎食果肉:平时容易腹泻、腹痛、手脚冰凉、大便溏稀的脾胃虚寒人群,不宜多食性寒的柚子肉,以免加重症状。
2. 服药期间,务必警惕: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柚子(尤其是西柚)含有呋喃香豆素等成分,会强烈抑制肝脏中一种代谢酶,这会导致多种药物(如部分降压药、降脂药、抗心律失常药、安眠药等)的代谢减慢,使血液中药物浓度异常升高,相当于过量服药,可能引发严重副作用甚至中毒。为安全起见,在服用任何处方药期间,最好咨询医生,并避免食用柚子或饮用柚子汁。
3. 咳嗽需辨证:风寒咳嗽(痰白清稀)者不宜多吃柚子肉,否则可能“雪上加霜”,而应选用温性的柚子皮煮水。
4. 适量为宜:柚子虽好,过量食用仍可能损伤脾胃阳气,一天食用2-3瓣为宜。
![]()
从清甜多汁的果肉,到香气浓郁的果皮,再到微不足道的果核,柚子以其全身诠释了中医“药食同源”的博大精深。在这个柚子飘香的季节,懂得它的中医属性,我们便能更好地利用这份大自然的馈赠,吃出健康,吃出智慧。让这一抹金黄,不仅温暖你的味蕾,更能守护你和家人的安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