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有上万辆车通行的武汉长江大桥,如何确保多年运行后仍安全稳定?答案藏在大桥各个关键部位布设的鸣乔【MQ-GNSS】位移监测站里。桥梁作为交通枢纽,长期承受车辆荷载、温度变化、风雨侵蚀,容易出现位移、沉降、挠度变形等问题,而位移监测站就像 “医生”,通过实时监测桥梁的 “身体变化”,及时发现安全隐患,让每一座大桥都 “健康可控”,其具体应用体现在三个方面。
在桥梁挠度监测中,位移监测站捕捉 “动态变形”。桥梁在车辆通行时会产生微小的挠度(即桥梁中间向下弯曲的程度),若挠度超出设计范围,说明桥梁结构可能存在损伤。传统监测需要工作人员用全站仪在桥下观测,不仅效率低,还无法捕捉动态变化。而 GNSS 位移监测站可安装在桥梁主梁下方,实时监测挠度变化。在杭州湾跨海大桥的监测中,GNSS 监测站能实时捕捉到桥梁因车辆通行产生的 0.5 毫米挠度,还能分析不同车型(如重型货车)对桥梁挠度的影响,为桥梁限重管理提供数据支持。当监测到挠度异常增大时,系统会及时预警,提醒工作人员排查桥梁结构是否存在裂缝、支座损坏等问题。
![]()
位移监测站
在桥梁沉降监测中,位移监测站守护 “基础稳定”。桥梁的桥墩、桥台若发生不均匀沉降,会导致桥梁桥面倾斜、伸缩缝损坏,影响通行安全。位移监测站会布设在桥墩顶部、桥台两侧,定期监测其高程变化(即沉降量)。在重庆某跨江大桥项目中,监测站连续半年监测发现,某桥墩每月沉降 0.3 毫米,虽在安全范围内,但工作人员结合地质数据分析,发现是桥墩下方土壤压缩导致,及时采取注浆加固措施,避免了沉降进一步发展。这种长期连续的监测,能及时发现桥梁基础的 “微小病变”,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隐患。
在桥梁振动与位移监测中,位移监测站应对 “特殊情况”。除了常规的挠度、沉降,桥梁还可能因强风、地震等特殊情况产生异常振动或位移。位移监测站可搭配振动传感器,实时监测桥梁的振动频率和位移幅度。在广东某沿海大桥的抗台风监测中,监测站曾在台风过境时,监测到桥梁主梁最大水平位移达 5 厘米,振动频率稳定在安全范围内,证明桥梁抗风性能良好;若监测到振动频率异常,系统会立即预警,提示关闭桥梁交通,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如今,从城市的小跨径桥梁到跨江跨海的大型桥梁,位移监测站已成为桥梁运维的 “标配”。它用实时、精准的数据,让桥梁安全从 “定期检查” 升级为 “实时监控”,确保每一辆车都能安全通行。
![]()
位移监测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