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重庆频道
人民网重庆10月20日电 (刘政宁、周小平)20日,重庆大学防空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揭牌仪式在该校A校区举行。这座深藏于校园内的防空洞群,始建于1937年,历经“三线建设”时期及20世纪80年代的多次修缮,总面积达1.4万余平方米,是目前全国高校中修建时间较早、规模最大的防空洞。
抗日战争期间,这里是庇护广大师生与周边民众的重要场所。从1939年至1941年,侵华日军对重庆实施“大轰炸”的最残酷阶段,据现有史料记载,重庆大学至少遭受了六次轰炸。尽管如此,师生们仍在防空洞中坚持教学科研,以“愈炸愈强”的精神,谱写了救亡图存、赓续学脉的壮丽篇章。
“抗战期间,这片地下空间不仅是守护师生安全的生命屏障,也见证了重大学子投笔从戎、以身许国的热血担当。”重庆大学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杨新涯介绍,民族危亡之际,众多学生毅然奔赴前线,其中包括抗日航空英烈、1940级体育科学生侯子勤,以及中国“飞虎队”队员何其忱。档案记载,仅1943年11月至1944年1月间,重庆大学参军入伍的学生就达126人,他们用青春与热血践行了“复兴民族,誓作前锋”的铮铮誓言。
为传承与发扬这段光荣传统,重庆大学将防空洞打造为集历史展示、情境体验、党性教育、思政教学于一体的综合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文物陈列、图文展板和现场解说,观众可以深入了解那段烽火岁月中学校的坚守与自强。“我们从去年开始谋划,历经大半年时间,系统开展了史料搜集、展陈设计及洞体基础设施改造。”杨新涯表示,“我们详细呈现每一次轰炸的历史,既是为了铭记,也是为了激励今日学子奋发学习,为强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据悉,基地在面向校内师生开展教育的同时,也向社会公众开放。市民可登录重庆大学智慧学工平台,通过“场地预约”功能申请参观,预约成功后凭有效证件至学校人防值班室核验入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