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青岛,秋阳暖照,茶香沁心。
2025 年 10 月 15 日,玉堂紫砂艺术馆内暖意融融,由青岛紫砂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国庆节后首场 “壶周三鉴” 活动如期启幕。此次活动以 “艺汇金秋” 为主题,既延续往期文化互动传统,更集结了多元嘉宾阵容,更添了几分雅趣。
![]()
秋日相逢,文脉赓续。国家一级影视演员王静怀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忱再度赴约;中国女画家协会常务理事庄乾梅主任携著名女画家朱萍、朱琳、孙新建一行,同赴这场文化之聚。即墨博物馆原馆长张文勃先生携友到访,以文化为纽带,与在场同仁同频共振,共话传承。文化交流无国界,继泰国、韩国及中国台湾地区的紫砂艺术爱好者来访交流之后,此次活动又迎来远道而来的日本友好人士橋本先生......
新朋与老友齐聚,众人以紫砂为媒,在温馨畅谈间,共赴一场跨越地域、贯通艺术的文化交融之旅。
赏壶鉴古:一把清壶解码传承密码
在最受期待的“赏壶交流”环节,吴玉堂会长手持一把清代饰金高执壶—壶身造型简洁雅致,金绘纹饰奢华灵动,缓缓为众人梳理中国紫砂的发展脉络。“清代是紫砂工艺的鼎盛期,前期受文人审美浸润,壶型简约雅致;中期随社会经济繁荣,装饰工艺更趋繁复。”吴会长指尖轻触壶身,“这把饰金壶正体现了清代中期‘形简意丰’的风格,金绘纹饰既显工艺之精,藏古人智慧,更暗合‘福寿顺遂’的吉祥寓意。”
![]()
【饰金高执壶. 清. 玉堂紫砂艺术馆 藏】
康雍乾三朝,社会经济空前繁荣,不仅催生了文化艺术的鼎盛,更将各类工艺装饰推向极致,这件饰金高执壶,便是彼时艺术奢华风格的绝佳缩影。
壶身选材考究,清水泥质密温润,触手间自带岁月沉淀的古雅气韵;更难得的是通体以金绘工艺精饰,金彩浓艳饱满却不流于俗艳。壶体一面以堆金技法勾勒松鹤图景:松针苍劲挺拔,似含风霜傲骨,仙鹤姿态翩然,细节处纤毫毕现,暗合“松鹤延年” 的传统吉祥意涵;另一面则以金彩题写诗句 “仙鹤呈祥千年寿,松柏长青万载春”,笔墨舒展流畅,字句间既呼应了画面景致,更满含对福寿绵长、吉祥顺遂的美好祈愿。
整把执壶的工艺精益求精,每一步皆需匠人沉心细作,耗费无数心力方能成就。可以说,它不仅是一件实用的饮茶器皿,更将康雍乾时期的工艺水准、审美格调与世人对“美好” 的所有期许,尽数浓缩于壶身之间,让器物有了温度,更有了传承人文情怀的厚重分量。
讲解中,吴会长结合清代社会背景进一步解读紫砂文化的演变逻辑:“彼时文人品茗、商贾赠礼、平民日用皆离不开紫砂,不同群体的需求推动工艺走向多元。” 他以玉堂紫砂艺术馆馆藏为实证,在继上期提出“中国紫砂是一家”的学术观点后,再次强调紫砂壶的艺术高度与古壶保护的时代使命。“从实用器皿到集实用、观赏、收藏于一体的艺术品,紫砂壶早已超越器物本身,成为文化传承的鲜活载体。”年逾七十的他语气恳切,“我们的梦想,是让这门中国非遗走向世界,让世人如认知书画、瓷器、青铜器般,读懂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历史上无数人为文脉传承矢志不移,如今身边亦有热爱者前赴后继,我更当扛起这份重担,护好、传好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中国紫砂壶。”
![]()
▲左一:吴玉堂(青岛市收藏家协会紫砂专业委员会会长、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中心名誉馆长、山东大学创业导师)
在场嘉宾听得入神,不时颔首互动。国家一级演员王静感慨道:“听紫砂壶背后的故事,像看一部无声的‘影视作品’——每一道纹路都是‘剧情’,每一处雕琢都藏着匠心,太有感染力了。文化的收藏与保护本就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希望能把这份中国独有的美好,传递给世界。”
寻趣自然:山野秋韵延伸文化温度
赏壶交流落幕后,嘉宾们带着对紫砂文化的新认知乘兴启程,前往城阳东台紫砂文化活动基地开启“自然寻趣”之旅。远离城市喧嚣,山野间的秋景如诗铺展:桂瓣方残,留有余香;野菊初绽,点缀清寂;细雨如丝,沾衣不濡,沁凉气息扑面而来。
庄乾梅、朱萍、朱琳等女画家当即取出纸笔,以秋景为题勾勒山野韵致。笔墨流转间,枝头疏影、石上苔痕皆入画中,将自然之美与艺术感悟凝于纸端。从案头紫砂的匠心雅致,到笔下秋光的灵动鲜活,文化交融的温度在山野间自然延伸,完成了从器物美学向自然美学的诗意过渡。
![]()
载梦启航:三“鉴”初心照见文化未来
此次“壶周三鉴”活动,不仅让不同领域、不同国籍的参与者深度领略了中国紫砂文化的魅力,更让青岛紫砂专业委员会搭建的“国际文化交流平台”价值愈发凸显。
吴玉堂会长对活动核心的“鉴”字作出深刻注解:“这‘鉴’有三重深意——既是对紫砂器型、工艺的品鉴,是艺术与思想的互融互鉴,更是对文化传承者与传播者的见证。我们希望以‘壶周三鉴’为纽带,让每一位热爱传统文化的人都能在此碰撞思想火花。”他表示“‘藏古不是简单的收藏,而是对传统的敬畏;纳新不是盲目创新,而是让紫砂在当代找到新表达’,这是我们始终坚守的理念。”
在习主席文化强国思想的引领下,在市文联与收藏家总会的悉心指导下,青岛紫砂专业委员会始终坚守文化守护的初心,步履坚定。
![]()
这场秋日里的紫砂之约,早已超越了一场普通的文化活动。它如同一滴浓墨,在青岛的秋日画卷中晕染出文化传承的脉络;更似一座桥梁,连接起古今匠心、跨界智慧与国际情谊。当紫砂壶的温润触感与文化传承的炽热初心相遇,当传统工艺的底蕴与多元交融的活力碰撞,紫砂文化便有了穿越时光的生命力。而“壶周三鉴”的每一次相聚,都是对这份生命力的唤醒与滋养,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一次次“品鉴、互鉴、见证”中,走向更广阔的未来。(何良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