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明王朝的历史上,从不缺乏能征善战的名将,而丁德兴便是其中一位,他是明朝的开国名将之一,曾与明太祖朱元璋关系亲密,并且以“黑丁“的绰号在明军中闻名。
他从濠州起义士卒起步,凭武艺与胆识在元末战火中屡建奇功,以至于在丁德兴去世之后,明太祖朱元璋每逢恶战便感叹 “要是‘黑丁’在就好了”。
![]()
濠州投明:黑丁初露锋芒
丁德兴生于 1327 年,安徽定远人。据家谱记载,其先祖源自西域,元初来华,世代信奉天方教(伊斯兰教),独特家世赋予他彪悍气质。1352 年,25 岁的丁德兴听闻朱元璋在濠州起义且有 “济世安民” 之志,毅然投奔。彼时朱元璋需勇将,丁德兴的到来恰如雪中送炭。
初见丁德兴,朱元璋便印象深刻 ——他身材魁梧如铁塔,肤色黝黑似玄铁,且精通骑射、擅刀法,朱元璋遂亲切称他 “黑丁”。
而丁德兴首战便显实力:当时朱元璋攻洪山寨,元军据险坚守,起义军久攻不下。丁德兴主动请命,率百骑突袭。他勘察地形后,趁夜绕至山寨西侧薄弱处,黎明猛攻。丁德兴手持双刀冲锋,百骑如猛虎,竟击溃数千敌军,还生擒头领。
此役后,“黑丁” 名号传开,朱元璋视他为心腹,作战必带。此后丁德兴愈发勇猛,取滁州时首登城墙,攻常州时突破防线,夺宜兴时击溃元军援兵,始终奋战在最危险前线,手中双刀成起义军破城利刃。
![]()
戎马倥偬:战功彪炳映江淮
随着朱元璋势力壮大,丁德兴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将领。1357 年,他迎来关键一战 —— 攻元朝将领蛮子海牙的水寨。蛮子海牙擅水战,其水寨筑于长江岸边,防御坚固,起义军屡攻不下。
朱元璋召诸将议事,丁德兴提出 “火攻计”:元军战船多为木质且相连,火船突袭可引发连环大火。朱元璋采纳,命丁德兴率敢死队驾火船出击。作战当日,丁德兴亲自掌舵,趁东南风冲向水寨,点燃火船。
火借风势蔓延,元军大乱,丁德兴乘势猛攻,不仅破寨,还缴获大量战船兵器。此役清除了长江流域元军水军威胁,为朱元璋攻占集庆(今南京)奠定基础。
![]()
1359 年,朱元璋与陈友谅在龙湾决战。龙湾是南京门户,陈友谅率数十万大军来攻。朱元璋命丁德兴屯兵石灰山,阻断敌军退路。战斗初期,陈友谅攻势猛烈,起义军前线危急,但丁德兴坚守石灰山岿然不动。
当朱元璋主力正面反击后,丁德兴即刻侧击,陈友谅军腹背受敌溃逃。丁德兴乘胜追击,收复安庆、攻克九江,助朱元璋扭转与陈友谅的力量对比,其 “断后阻敌” 战术成 “以少胜多” 经典。
此后丁德兴参与鄱阳湖大战。数十天水战中,他率战船冲入陈友谅船队搏杀,亲立船头挥刀斩敌,激励将士。
在这场激战中,丁德兴的战船被围、船损兵伤,但他毫无惧色,一边指挥修船,一边组织反击,最终突围,并协助朱元璋用火攻烧毁陈友谅主舰。战后陈友谅战死,朱元璋消除最大威胁,丁德兴因功升万户,成为起义军核心将领。
![]()
英年早逝:太祖追念济国公
1366 年,朱元璋命徐达、常遇春率军攻张士诚的都城平江(今苏州),任丁德兴为先锋。出征前,朱元璋对丁德兴说:“平江是张士诚根基,若你拿下,我必以高官厚禄相赏。” 丁德兴承诺 “不负所托”。
战役打响,丁德兴率先锋抵平江城下。平江城墙高、防御密,起义军屡攻不克。丁德兴研究城防后,决定挖地道破城。他亲自带士兵挖掘,期间遭敌军反击、遇地道坍塌,仍坚守一线。数十天后,地道挖到城墙下,丁德兴装满炸药引爆,城墙炸开缺口,他率军冲入巷战。
就在平江将破时,丁德兴因常年征战积劳成疾,又加攻城操劳,突发重病卧床。但他仍在病榻指挥,直到听闻起义军控制全城,才阖然长逝,年仅 40 岁,未能见证大明建立。
![]()
朱元璋得知死讯,悲痛不已,亲往军营悼念,流泪感叹:“黑丁随我出生入死,大功将成却离世,痛惜!” 他追赠丁德兴骠骑将军,送其灵柩回定远安葬。
公元1368 年朱元璋称帝后,仍不忘丁德兴,多次对百官说:“若黑丁在,北伐元大都必少波折。” 随后追封丁德兴为济国公,将其画像入功臣庙,与徐达、常遇春同受祭祀。南明弘光年间,弘光帝追谥他 “武烈”,以表肯定与敬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