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设计院,连施工单位的脸色都要看了?”2025年,这句来自95后建筑从业者的吐槽,戳中了无数设计院人的痛点。曾几何时,设计院是行业里“被求着”的存在,图纸一画完,甲方捧着预算来对接,施工单位想改个细节都得客客气气;可如今,风向彻底变了——设计院要抢项目、陪笑脸,还得被施工单位“指手画脚”改图纸,活脱脱成了别人的“打工仔”。
这种地位的反转,老一辈设计院人想都不敢想。十来年前的行业生态里,设计院是绝对的“技术核心”。只要把图纸画精准、方案做扎实,后续流程全围着图纸转:甲方拿着图纸算预算、走招标流程,施工单位中标后唯一的任务就是“按图施工”。那时候,施工单位想见设计院的工程师一面都难,只有到了图纸会审环节,才敢小心翼翼提些修改建议,目的还是为了让施工更顺、利润更高,全程态度恭谨,生怕得罪了掌握“技术话语权”的设计院。
![]()
有位从业20年的老设计师回忆:“以前我们出的图纸,施工单位基本不敢改,顶多在细节上商量着来。要是遇到不按图施工的,我们直接发函要求整改,甲方也会站在我们这边。那时候,设计院的腰杆是硬的。”
可现在,行业逻辑完全颠倒了。随着项目竞争越来越激烈,设计院早已不是“坐等项目上门”的状态,而是要挤破头去抢。一个项目刚释放消息,几十家设计院就开始“内卷”——不仅要给甲方递方案、做汇报,展现“诚意”,还得主动找有实力的施工单位“组队”,因为没有施工单位的合作,连投标资格都可能没有。
更无奈的是,图纸还没画几张,就得先跟着施工单位一起投标。好不容易中标了,真正的“委屈”才开始。甲方会以“满足需求”为由,要求设计院反复修改方案,今天要加个功能区,明天要改外立面风格,改到最后,早已偏离了最初的设计理念。可设计院只能妥协,毕竟项目到手不容易,不敢轻易得罪甲方。
等方案终于定下来,要出初步设计施工图时,“合作”的施工单位就会主动找上门,甩来一堆“优化建议”。这些建议看似合理,实则全是站在施工方的角度——怎么省造价,就怎么改;怎么方便施工,就怎么调整。比如原本设计的弧形墙体,会被要求改成直线,理由是“施工难度大、成本高”;原本选用的环保材料,会被替换成便宜的普通材料,美其名曰“控制预算”。
![]()
设计院明知有些修改会影响设计效果,却不得不照做。因为施工单位早就通过这些“优化”摸清了项目的成本底线,后续招标时,他们能报出最低的价格,自然能顺利中标。而设计院要是不配合,不仅可能被施工单位“踢出局”,还会被甲方指责“不配合项目推进”,最后落得“项目丢了、口碑坏了”的下场。
施工单位进场后,设计院的“打工生涯”更是没完没了。明明图纸是经过施工单位“优化”过的,可他们还会故意挑毛病,一会儿说“这个节点施工难度大”,一会儿说“那个尺寸标注不清晰”,然后理直气壮要求设计院改图。赶上工期紧张的时候,甲方也会跟着催,一边施压“不能耽误工期”,一边说“你们多配合施工单位”。
设计院夹在中间,两头受气。不改?工期耽误了,锅得设计院背;改?就得加班加点,有时候一天要出好几版修改图,设计师熬得眼睛通红,却连句感谢都得不到。有位年轻设计师吐槽:“上次一个项目,施工单位上午提的修改意见,下午就要新图纸,我和同事熬了个通宵才改完,结果施工单位连句‘辛苦了’都没有,还嫌我们改得慢。”
更让设计院憋屈的是,甲方到了这个阶段基本就“躺平”了。效果方案定了,投资也批了,甲方只关心工期能不能按时完成、质量有没有问题,至于设计和施工之间的矛盾,全甩给双方自己解决。一旦施工单位说“图不行,按这个图做会亏钱”,甲方就会让设计院“赶紧改”,完全不管责任在谁。
要是遇到大院,或许还能跟施工单位掰掰手腕,争取一些设计权益;可对于中小设计院来说,只能唯唯诺诺,完全没有话语权。有个小院的负责人无奈表示:“我们去年接了个项目,施工单位让改图,我们提了不同意见,结果他们直接找甲方投诉,说我们‘不专业、不配合’,最后甲方逼着我们道歉、改图,我们也没办法,只能忍了。”
最扎心的是,有时候设计院主动优化图纸,想帮项目节省成本,反而会得罪施工单位。比如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减少了不必要的建材使用,结果施工单位却嫌“总造价低了,利润少了”,甚至会逼着设计院把优化的部分改回去。有位设计师说:“上次我们优化后,帮项目省了20万,结果施工单位找过来,说‘你们这么改,我们赚什么?’最后没办法,又改回去了,白忙活一场不说,还落了一身不是。”
更让人担忧的是,随着EPC(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全面推广,施工单位逐渐牵头项目,设计和施工变成“一家亲”,设计院的地位只会越来越低。到时候,施工单位会完全掌控项目的设计和施工环节,所有决策都会优先考虑自身利益,设计院只能沦为“按要求画图”的工具,连最后的技术话语权都将失去。
![]()
这种行业地位的反转,不仅让设计院人感到委屈,更让不少年轻人对这个行业失去了信心。有位95后设计师说:“当初选择学设计,是因为喜欢创造有温度的空间,可现在每天都在改图、妥协,根本没有机会实现自己的设计理念。有时候真的想放弃,去做一份能挺直腰杆的工作。”
设计院从“被求着”到“给人打工”,背后是行业生态的变化,也是市场竞争的无奈。但即便如此,还是有不少设计院人在坚守——他们希望能在妥协中找到平衡,在配合中守住设计的底线,也期待着行业能重新重视设计的价值,让设计院不再是“施工单位的打工仔”,而是能真正发挥技术优势的核心力量。
毕竟,一个好的项目,离不开优秀的设计,也离不开规范的施工,只有设计和施工相互尊重、良性合作,才能做出真正有品质的作品。希望未来,设计院能重新找回自己的“话语权”,让设计师们能挺直腰杆做设计,不再受“打工仔”的委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