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转凉后,空气变得干冷,人体气血也开始向内收敛。这个时候,子宫容易受寒,气血运行变慢,瘀血更容易滞留,形成或加重子宫内膜息肉的问题。
很多女性一到秋冬季,会感觉小腹发凉、怕冷,经期血色偏暗、血块增多,甚至伴有腰酸乏力、手脚冰凉。这些都是体内寒气加重、气血流通不畅的表现。
子宫内膜息肉本质是局部气血瘀滞形成的结块。秋冬外界气温低,如果子宫受寒,气血凝滞,息肉不仅难消,还可能影响月经周期和经血排出。
尤其平时喜欢穿短上衣、低腰裤,或者经常吃生冷食物的女性,更容易让寒邪侵入子宫,加重瘀堵。
今天,邀请到妇科专家许丽绵主任,给大家分享一碗暖宫汤。
秋冬暖宫化瘀,试试这道“暖宫化瘀汤”
针对秋冬寒凝血瘀的特点,推荐一碗温和的暖宫汤——桂苓暖宫汤。所用食材包括肉桂、茯苓、当归、生姜,都是性温通散的日常食材,暖宫不燥热。
- 肉桂能温通经脉,帮助消散子宫寒气;
- 茯苓健脾渗湿,减少体内湿浊,防止瘀血与湿气互结;
- 当归养血活血,促进子宫内膜血液循环;
- 生姜散寒暖中,改善气血运行条件。
做法简单:
1、取肉桂、茯苓、当归、生姜,可加瘦肉或半只鸡一同炖煮。
2、食材提前浸泡30分钟,加水大火烧开,转小火慢炖1小时,出锅前加少许盐调味。
这碗汤最好在月经结束后连续喝三四天,建议在午餐或晚餐时温热食用,有助于子宫气血通畅。
如果身体偏寒、怕冷明显,可以适当增加生姜用量;如果容易口干,可减少肉桂,加入少量红枣平衡温燥。
![]()
配合汤饮,秋冬养护子宫注意三点
1、避免受寒,特别是腰腹区域。尽量不穿露腰衣物,晚上睡前可用热水袋温敷小腹15分钟,帮助局部气血流通。
2、减少生冷饮食。冷饮、凉拌菜、寒性水果如西瓜等尽量少吃,多喝温水、汤羹类食物。
3、适当运动助气血运行。不必剧烈运动,每天散步30分钟,或在家做一些温和的下肢拉伸,如缓慢抬腿、轻揉小腹,有助于盆腔循环。
此外,晚上泡脚也是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水温40度左右,泡15分钟至身体微微发热,能帮助全身气血循环,对化瘀有辅助作用。
![]()
最后提醒:中医讲究一人一方,具体用药剂量和配伍,需由专业中医师面诊后确定,切勿自行用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