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我真的走不开,你就别为难我了!"电话那头传来儿子王志华不耐烦的声音。
王德民握着手机的手在颤抖,望着重症监护室紧闭的大门。
"妈都这样了,你就不能请几天假回来看看?"他的声音已经沙哑得不成样子。
"我这边项目正在关键时候,一走开就前功尽弃了,再说不是有你在那儿吗?"
王德民想说什么,但电话已经挂断了。
他又拨通了女儿的电话,得到的回应几乎一模一样:"爸,我婆婆也在住院,我真的分身乏术......"
望着手机屏幕上显示的通话结束,王德民第一次感受到了什么叫绝望。
医院的走廊里人来人往,每个人都行色匆匆,没有人注意到这个坐在椅子上发呆的老人。
他不知道的是,接下来的8个晚上,将彻底改变他对人生的认知。
01
三天前,刘桂花还在厨房里忙活着包饺子。
"老王,明天志华就回来了,我多包点韭菜馅的,他最爱吃这个。"她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王德民在客厅里擦拭着那套紫砂茶具,那是专门给儿子准备的,每次儿子回来,父子俩都要坐下来好好聊聊。
"志慧也说要带孙子回来住几天,到时候家里就热闹了。"刘桂花的声音从厨房传来。
王德民心里暖洋洋的,退休这些年,最盼望的就是儿女回家的日子。
他们夫妻俩省吃俭用了大半辈子,就为了给儿女们创造更好的条件。
儿子王志华大学毕业后在省城找了工作,王德民二话不说拿出所有积蓄给儿子付了首付买房。
女儿王志慧结婚时,他们又拿出了仅剩的十万块钱作为嫁妆。
"孩子们有出息,咱们苦点累点都值得。"这是王德民常说的话。
那天晚上,刘桂花突然捂着胸口倒在了厨房里。
王德民慌忙拨打120,一路上紧紧握着老伴的手。
"没事的,没事的,孩子们马上就回来了。"他不停地安慰着昏迷的老伴,也安慰着自己。
可是当他在医院焦急等待时,儿子的电话却让他如坠冰窟。
"爸,我这边真的走不开,公司刚给我升了职,这时候请假会很被动的。"
女儿的理由也很充分:"爸,我孩子刚上小学,正是关键时候,我真的不能离开。"
王德民第一次发现,原来他们夫妻在儿女心中的分量,竟然这么轻。
医生说需要家属24小时陪护,可是偌大的医院里,只有他一个人。
第一个夜晚,王德民就在重症监护室外的走廊里熬了过去。
硬邦邦的塑料椅子让他腰酸背痛,但比身体疼痛更难受的,是心里的那种空洞感。
02
王德民和刘桂花结婚三十五年,从来没有分开过这么久。
他想起了当年两人刚结婚时的模样,那时候他们住在一间不到二十平米的小屋里,虽然清贫但很快乐。
"我们要生两个孩子,一个儿子一个女儿,让他们将来有个伴。"刘桂花当时这样说着,眼里闪着光。
王志华出生时,王德民激动得整晚没睡,抱着这个小小的生命,他觉得自己拥有了全世界。
三年后王志慧的到来,让这个小家庭更加完整。
为了让孩子们接受更好的教育,王德民从工厂辞职,开始做小生意。
每天凌晨四点起床去批发市场进货,然后推着小车在街头叫卖。
夏天汗流浃背,冬天手脚冻裂,但只要想到孩子们的学费和生活费,他就觉得一切都值得。
刘桂花则在家里缝缝补补,给人做些手工活贴补家用。
"爸爸妈妈这么辛苦,我们以后一定要好好报答你们。"小时候的志华这样说过。
志慧也总是懂事地帮妈妈做家务,嘴甜地叫着"爸爸辛苦了"。
那时候王德民觉得,这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家庭。
孩子们长大了,一个个都很有出息。
王志华考上了重点大学,学的是计算机专业,毕业后顺利进入了一家大公司。
王志慧虽然没考上大学,但也找到了不错的工作,后来嫁给了一个条件不错的男人。
看着孩子们都有了自己的生活,王德民和刘桂花满心欣慰。
"我们的任务完成了,接下来就是享清福的时候了。"刘桂花当时笑着说。
可是现在,当他们最需要儿女的时候,却发现原来所谓的"享清福"只是一个美好的幻想。
第二个晚上,王德民依然在医院走廊里度过。
他开始回想这些年来,是不是在哪里做错了什么。
03
王德民记得很清楚,儿子买房那天,自己几乎掏空了所有的积蓄。
"爸,这钱我以后一定还给你。"王志华当时拍着胸脯保证。
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不但没有还钱的迹象,每次回家还总是抱怨房贷压力大,生活不容易。
王德民和刘桂花从来不敢在儿子面前提钱的事,反而每次都偷偷塞给他一些现金。
"孩子在大城市生活不容易,我们能帮一点是一点。"这是他们的想法。
女儿结婚时,王德民同样大手笔地拿出了十万块钱。
"爸,您这是给女儿的嫁妆,我会好好珍惜的。"王志慧当时感动得流泪。
可是婚后没多久,王志慧就很少回娘家了。
每次打电话,不是在忙工作就是在忙孩子,总是匆匆挂断。
过年过节偶尔回来一趟,待不了两天就说要回婆家,或者有其他事情。
王德民和刘桂花慢慢习惯了两个人的生活,但心里总是空落落的。
他们开始参加社区的老年活动,和其他老人聊天时才发现,原来大家都有相似的困扰。
"现在的孩子啊,翅膀硬了就不认家了。"这是老人们聊天时最常说的话。
王德民当时还为自己的孩子辩护:"我家的孩子不一样,他们只是工作忙,心里还是有我们的。"
可是现在,面对老伴生死未卜的情况,儿女们的表现让他彻底看清了现实。
第三个晚上,王德民在走廊里遇到了一个同样在陪护的老人。
"老兄,你家人呢?"那个老人问道。
王德民苦笑了一下:"都忙,来不了。"
"唉,现在的年轻人啊,什么都比父母重要。"老人叹了一口气,"我儿子在国外,说是买不到机票,实际上就是不想回来花这个钱。"
王德民第一次发现,原来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和自己一样的老人。
他们含辛茹苦地养大孩子,到头来却发现,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地位,连一个工作项目都不如。
第四个晚上,护士小美开始主动关心这个孤独的老人。
"大叔,您家人真的一个都来不了吗?"小美有些不敢相信。
王德民摇摇头,眼中满含泪水。
04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德民开始注意到医院里其他家庭的状况。
有些病人的床前总是围满了人,儿女轮流照顾,嘘寒问暖。
有些家庭虽然条件一般,但孩子们都会想方设法抽时间陪伴生病的父母。
而他,一个辛苦了大半辈子的父亲,却只能孤零零地守在这里。
第五个晚上,王德民接到了儿子的电话。
"爸,妈的情况怎么样?医生怎么说?"王志华的声音听起来很关心。
"医生说需要观察,费用已经花了三万多了。"王德民如实回答。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
"爸,这个费用......"王志华的声音有些犹豫。
王德民瞬间明白了儿子的意思,心如刀绞。
"你放心,钱的事情不用你管,我有办法。"他强忍着泪水说道。
挂了电话,王德民想起了这些年来为儿女花费的那些钱。
买房的首付、结婚的彩礼、孙子的教育费用,每一笔都是他和老伴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
可是现在,当他们需要这些钱救命的时候,儿女们却开始计较了。
第六个晚上,女儿王志慧终于出现了。
王德民看到女儿的那一刻,眼泪瞬间涌出。
"慧慧,你终于来了。"他紧紧抱住女儿。
可是王志慧只是敷衍地拍了拍父亲的背,然后开始询问医疗费用的情况。
"爸,这治疗费用这么高,咱们家能承受得了吗?"王志慧皱着眉头说。
"要不,咱们转到便宜一点的医院?"她接着建议。
王德民震惊地看着女儿,这还是那个从小就最贴心的小棉袄吗?
"慧慧,这是你妈的命啊。"他颤抖着说。
"我知道,但是我们也要考虑实际情况啊,总不能因为这个把家里的积蓄都花光吧?"王志慧的话如利刃一般刺痛着王德民的心。
当晚,女儿在医院陪了一夜,但第二天一早就匆匆离开了。
"爸,我孩子还要上学,我不能一直在这里。"这是她离开时的理由。
第七个晚上,王德民彻底绝望了。
他开始思考,这些年来自己和老伴的付出,到底值不值得?
那些为了给儿女更好生活而省下的每一分钱,那些为了支持儿女而咬牙承受的每一份辛苦,现在看来都显得那么可笑。
第八个晚上,是王德民在医院走廊里度过的最后一夜。
这一夜,他想了很多很多。
05
第八个夜晚,王德民依然坐在那张熟悉的塑料椅子上。
医院的走廊里灯火通明,但他的心却前所未有地平静。
这八天来,除了女儿匆忙来过一次,儿子连面都没露过。
电话倒是打了几个,但每次都是询问花费,从来不问他这个老父亲是怎么熬过来的。
王德民看着手机里儿女们发的朋友圈,儿子在公司聚餐,笑得很开心。
女儿带着孩子去游乐园,玩得不亦乐乎。
他们的生活依然精彩,仿佛完全忘记了母亲正在重症监护室里生死未卜。
"也许,是我和老伴太溺爱他们了。"王德民第一次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从小到大,他们夫妻俩把最好的都给了孩子,自己却舍不得吃舍不得穿。
孩子们习惯了索取,习惯了父母的无条件付出,却从来没有学会如何回报。
凌晨三点,重症监护室的门突然打开了。
医生走了出来,摘下口罩对王德民说:"老爷子,病人的情况稳定了,明天就可以转到普通病房。"
王德民激动得差点站不稳,眼泪瞬间涌出。
"谢谢,谢谢医生。"他不停地道谢。
这一刻,他突然意识到,在这八天八夜里,真正关心老伴的,除了他,就是这些素不相识的医护人员。
而那两个他和老伴用生命去爱的孩子,却在最关键的时候选择了缺席。
王德民拿出手机,准备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儿女们。
手指在屏幕上停留了很久,最终他还是拨通了儿子的电话。
"志华,你妈的情况稳定了,明天可以转到普通病房了。"
电话那头传来了儿子如释重负的声音:"那就好,那就好,我就说妈吉人自有天相。"
"什么时候回来看看你妈?"王德民问道。
"这个...爸,我们部门最近真的很忙,等过段时间空了我一定回去。"王志华的回答依然是那么敷衍。
王德民没有再说什么,默默挂断了电话。
他又给女儿发了条短信,得到的回复同样让人失望:"太好了,我就知道妈会没事的,等我这边忙完了就去看她。"
坐在走廊里,王德民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
有年轻的夫妻为了新生儿的啼哭而喜极而泣,有中年男人为了父亲的病情而焦急万分,有白发苍苍的老人相互搀扶着步履蹒跚。
他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在这个世界上,真正能够依靠的,永远只有自己和枕边人。
什么儿子女儿,说到底都是过客,他们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追求,自己的考量。
而父母,在他们心中的分量,远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重。
这八个夜晚的经历,让王德民彻底看清了现实。
他慢慢站起身,准备去看望刚刚脱险的老伴。
走到重症监护室门口时,他突然停下了脚步,因为他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声音。
透过玻璃窗,王德民看到了一个让他震惊的画面,这个发现将彻底改变他对这个家庭的所有认知......
06
透过重症监护室的玻璃窗,王德民看到一个年轻的护士正在和刘桂花说话。
"阿姨,您醒了啊,您知道吗,您老伴这八天八夜都没合过眼,就在外面的走廊里守着您。"
刘桂花虚弱地点点头,眼中满含泪水。
"我们都劝他回家休息,他就是不肯走,说怕您醒来找不到他。"护士继续说着。
"那我的孩子们呢?"刘桂花虚弱地问道。
护士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如实说道:"阿姨,这八天来,只有您女儿来过一次,儿子一直没出现过。"
刘桂花闭上了眼睛,眼泪从眼角滑落。
"其实,您老伴这些天一直在为您的孩子们找借口,每次有人问起,他都说孩子们工作忙,走不开。"
"可是我们医护人员什么样的家庭没见过?真正孝顺的孩子,别说工作忙,就是天塌下来也会赶回来的。"
护士的话如重锤一般敲击着刘桂花的心。
她想起了这些年来,自己和老伴是如何为儿女着想的。
每次孩子们回来,她都要忙活好几天准备他们爱吃的菜。
每次孩子们离开,她都要偷偷塞钱给他们,生怕他们在外面受委屈。
可是现在,当她生命垂危的时候,那些被她视为珍宝的孩子们却都不在身边。
王德民推门走了进去,看到刘桂花醒来,激动得说不出话。
"老伴,你终于醒了,你知道我有多担心你吗?"他紧紧握住刘桂花的手。
"老王,孩子们......"刘桂花想问什么,但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
她从丈夫憔悴的面容中,已经得到了答案。
"你别想那些了,现在最重要的是养好身体。"王德民强忍着内心的苦涩说道。
当天晚上,刘桂花转到了普通病房。
夫妻俩静静地坐在病房里,彼此都没有说话。
最终,还是刘桂花先开了口。
"老王,我都听护士说了,这八天你是怎么熬过来的?"
王德民摇摇头:"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平安无事。"
"孩子们真的一个都没来吗?"刘桂花还是忍不住问了。
王德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半晌才说:"慧慧来过一次,但没待多久就走了。"
刘桂花苦笑了一下:"我们是不是太失败了?"
这句话让王德民沉默了很久。
07
接下来的几天,王德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他们夫妻俩到底哪里做错了?
刘桂花的身体逐渐康复,但两人的心情却越来越沉重。
因为直到刘桂花出院,儿子王志华都没有出现过。
女儿王志慧倒是来过两次,但每次都是匆匆忙忙,要么是接个电话就急着走,要么是因为孩子有事需要赶回去。
出院那天,王德民和刘桂花坐在出租车里,看着医院越来越远。
"老王,我想明白了。"刘桂花突然说道。
"想明白什么?"
"我们这辈子最大的错误,就是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孩子,却忘记了爱自己。"
刘桂花的话让王德民心头一震。
"我们总以为,只要对孩子好,他们长大后就会对我们好。可是我们错了,爱是需要边界的,付出是需要回报的。"
"我们的无条件付出,养成了他们理所当然地索取,他们从来没有学会如何去爱别人,包括我们这些父母。"
王德民默默地听着,心中五味杂陈。
回到家后,他们开始重新审视这个家。
客厅里摆放着儿女们的照片,从小到大,每一张都记录着他们的成长。
卧室里还放着给孙子买的玩具,那是准备孩子们回来时给的惊喜。
厨房里的冰箱还贴着儿女们爱吃的菜谱,那是刘桂花怕忘记而特意写下的。
这个家的每一个角落,都有为儿女准备的东西,可是他们自己呢?
王德民突然发现,在这个家里,竟然找不到几样真正属于他们夫妻俩的东西。
就连那台老旧的电视机,都是因为儿子说要换个大的给他们,所以一直舍不得扔掉旧的。
"老伴,我们是不是应该为自己活一次了?"王德民突然问道。
刘桂花看着他,眼中闪过一丝从未有过的光芒。
"你想怎么做?"
王德民想起了这八天八夜的经历,想起了那些真正关心他们的陌生人,想起了医院里那些相依为命的老年夫妻。
"我想,我们应该重新开始,为自己而活。"
就在这时,儿子王志华的电话打了进来。
"爸,听说妈出院了?怎么不告诉我一声?"
王德民看着手机屏幕,心情复杂。
"你不是很忙吗?我们不想打扰你。"
"爸,你这话说的,妈出院这么大的事,我怎么能不知道呢?"王志华的声音听起来很委屈。
"那你现在想知道什么?"王德民问道。
"我想...爸,这次的医药费花了多少钱?保险能报销多少?"
听到这个问题,王德民彻底死心了。
儿子关心的不是母亲的身体恢复情况,不是父亲这些天的辛苦,而是钱。
"钱的事你不用操心,我们有办法。"王德民冷冷地说道。
"爸,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想......"
"我知道你是什么意思。"王德民打断了儿子的话,"志华,我和你妈想和你们兄妹俩谈谈,什么时候有时间?"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
"爸,最近真的很忙,要不等过段时间?"
"那好,等你们有时间了再说吧。"王德民挂断了电话。
刘桂花看着丈夫,两人相视无言。
但他们都明白,是时候做出改变了。
08
一个月后,王德民和刘桂花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震惊的决定。
他们把房子卖了,用这笔钱在市中心买了一套小公寓,剩下的钱全部存了起来。
"爸妈,你们这是干什么?那套房子是我们的家啊!"王志慧急匆匆地赶了回来。
"是啊,我们还指望着以后继承那套房子呢。"王志华也破天荒地请了假回来。
看着终于齐聚一堂的儿女,王德民和刘桂花反而很平静。
"你们终于回来了。"刘桂花淡淡地说道。
"妈,你们卖房子这么大的事,怎么能不和我们商量呢?"王志华有些激动。
"我们卖自己的房子,为什么要和你们商量?"王德民反问道。
"可是...可是我们是一家人啊。"王志慧说道。
"是吗?"王德民苦笑了一下,"那你妈生死未卜的时候,你们怎么不说我们是一家人?"
儿女俩都沉默了。
"我在医院走廊里睡了八个晚上,你们知道我想通了什么吗?"王德民继续说道。
"我想通了,什么儿子女儿,到老都指望不上。与其把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不如我们自己为自己的晚年做打算。"
"爸,您不能这么说啊,我们只是工作忙......"王志华想要解释。
"够了。"刘桂花打断了儿子的话,"忙?你们的朋友圈我都看了,聚餐、旅游、看电影,什么都不忙,就是看望生病的母亲忙。"
"妈,您误会了,那些都是......"
"别解释了。"王德民摆摆手,"我们已经想明白了,你们有你们的生活,我们也要有我们的生活。"
"从今天开始,我们不会再无条件地为你们付出了,我们要把剩下的时间和精力留给自己。"
"爸妈,你们不能这样啊,我们真的知道错了。"王志慧急得快哭了。
"知道错了?"刘桂花冷笑了一下,"你们错在哪里?错在没有及时赶回来分我们的房产?"
兄妹俩无言以对。
"这套新房子只有六十平米,放不下那么多东西,你们把自己的东西都拿走吧。"王德民指着客厅里那些为儿女准备的物品说道。
"至于那些钱,我们准备用来养老,如果你们指望着继承,那就趁早打消这个念头。"
"爸,您这样做,不觉得太绝情了吗?"王志华有些愤怒地说道。
"绝情?"王德民看着儿子,"儿子,我想问你,我和你妈这辈子对你们够不够好?"
王志华低下了头。
"我们把最好的都给了你们,自己却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可是当我们最需要你们的时候,你们在哪里?"
"现在你们说我绝情,那你们在我最绝望的那八个晚上,又在哪里?"
王德民的话让儿女俩无地自容。
最终,兄妹俩默默地收拾了自己的东西,准备离开。
走到门口时,王志慧回过头来:"爸妈,你们真的不给我们机会了吗?"
王德民和刘桂花对视了一眼。
"机会?当然有。"刘桂花说道,"但这次,我们要看到的不是你们的话,而是你们的行动。"
"我们老了,需要的不是你们的钱,而是你们的陪伴和关心。如果你们真的想挽回什么,就用行动证明吧。"
儿女俩离开后,偌大的新房子里只剩下王德民和刘桂花。
两人坐在沙发上,看着窗外的城市风景。
"老王,你后悔吗?"刘桂花问道。
"不后悔。"王德民坚定地说道,"这辈子我们为别人活得太久了,是时候为自己活一次了。"
"那如果孩子们真的从此不理我们了呢?"
王德民握住了老伴的手:"那就证明我们的选择是对的,不值得我们继续付出的人,早点看清也好。"
三个月后,王志华主动来看望父母,不是因为有什么事需要帮忙,而是单纯地想陪陪他们。
又过了两个月,王志慧也开始定期回来,帮忙做家务,陪父母聊天。
虽然一切都变得小心翼翼,但王德民和刘桂花感受到了久违的被关爱的感觉。
"也许,这就是那八个夜晚想要告诉我的道理。"王德民对刘桂花说道。
"什么道理?"
"爱需要边界,付出需要回报,最重要的是,我们首先要学会爱自己,才能教会别人如何爱我们。"
夕阳西下,老两口依偎在一起,看着窗外的美景。
他们终于明白,人生最重要的不是为别人而活,而是为自己而活。
而那些真正爱你的人,永远不会让你在最需要的时候感到孤单。
至于那些指望不上的人,早点看清,早点放手,也是一种解脱。
王德民在医院走廊里睡过的那八个夜晚,让他彻底想通了人生的真谛。
什么儿子女儿,到老都指望不上,唯有自己和枕边人,才是可以相伴到老的依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