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突然拒绝上学、老人整天沉默寡言、身边的朋友总说“提不起劲”......这些看似“矫情”的表现,可能都是抑郁症的信号。
如今,抑郁症早已不是成年人专属,从儿童到老人,越来越多人被它困扰。不同年龄段抑郁症的有效治疗已成为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但抑郁症的治疗,从来没有“一刀切”的方案。
那么,对于不同人群有效的治疗方案究竟是怎样的呢?接下来,我们就从《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2025版》(下称指南)找寻答案吧~
![]()
01
儿童青少年
为孩子选择抑郁症治疗方案,需要格外谨慎。他们的身心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因此,所有的治疗都必须建立在专业筛查与评估之上,实现真正的“个性化”定制。
如果是轻度抑郁,优先考虑心理治疗,同时鼓励适量运动,双管齐下帮助孩子调节情绪。
如果是中重度抑郁,或者心理治疗没效果,就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加用药物,最好是药物和心理治疗一起做,用药前一定要和医生充分沟通、做好知情同意。
如果是重度抑郁,就要药物、心理治疗再加上物理治疗多管齐下,而且所有治疗方案都要先评估风险,确保适合孩子的年龄和身体状况。
值得一提的是,指南中已明确列出了用于儿童青少年的抗抑郁药物与心理治疗方法等。为了让大家一目了然,小编特意将关键信息整理成了一张表格,方便您快速查阅和收藏。
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治疗汇总
![]()
02
成年人
抑郁症的治疗“武器库”十分丰富,涵盖了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补充治疗(如指南推荐的含有双歧杆菌的益生菌、Omega-3等)、中医药及数字疗法等多种手段。特别是药物治疗,根据最新指南,一线推荐药物已增至17种,为医生精准选药提供了更多可能。
确诊抑郁症后及时、规范、全程、个性化的治疗是康复的基石。但当患者是妊娠期或产后的女性时,治疗便面临着一系列独特的挑战与至关重要的注意事项,需要医患双方给予特别关注。
妊娠期抑郁症
如果您在孕期持续情绪低落、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甚至闪过“不想活”的念头,请务必重视,这可能是妊娠期抑郁症发出的信号。
面对这个问题,许多准妈妈都会陷入“治疗怕伤娃,不治怕伤己”的两难境地。事实上,处理的关键在于冷静权衡利弊,没有标准答案,最终方案必须依据抑郁严重程度、复发风险,并充分尊重您和家人的意愿来共同决定。通常来讲:
1.轻度抑郁或想预防的话,优先选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帮调整负面想法)、人际心理疗法(改善孕期人际关系),安全又有效。
2.中重度抑郁若拒绝心理治疗、或心理治疗没效果,或有自杀风险时,经医生评估后可能会用舍曲林、西酞普兰等这类相对安全的抗抑郁药,用药期间还会持续监测风险。
3.对于不想用药的患者来说,重复经颅磁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等物理治疗也可以选。
4.对于重度、伴精神病性或高自杀风险的妊娠期抑郁症,如药物无效或不适合时,推荐进行电休克治疗,治疗应在麻醉科、精神科和产科密切合作的度学科护理团队支持下进行,以确保母亲和胎儿的安全。
5.低强度运动可预防和改善妊娠期抑郁症状。如体操和盆底肌训练对改善妊娠期抑郁更有效;瑜伽和有氧运动对预防妊娠期抑郁更适宜。
产后抑郁症
产后抑郁不是 “矫情”,它的治疗既要遵循抑郁症的一般原则,也要考虑妈妈的特殊情况,如产后身体代谢的变化、用药是否影响乳汁和宝宝,还有治疗对妈妈自我认知的改变等。
产后抑郁症治疗汇总
![]()
03
老年人
治疗老年抑郁症,绝不能简单套用通用方案。必须综合考虑老人身体机能、共病药物、以及社会角色变化带来的心理落差,并定期监测身体各项功能。家人的理解与陪伴在此阶段至关重要。
药物治疗
指南推荐度洛西汀、阿戈美拉汀、伏硫西汀、米氮平、舍曲林可作为老年抑郁症的一线用药。
度洛西汀抗抑郁效果较好,但在高剂量时可引起血压升高,在使用时需逐渐增加剂量,并注意监测血压的改变。
对于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医生可能会考虑联用阿立哌唑或锂盐进行增效治疗。
非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能改善老年患者的无助感、无力感、自尊心低下及负性认知。指南推荐选用生命回顾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组合心理治疗等。
有明显自杀倾向、拒绝进食以及药物治疗无效的老年抑郁症患者可采取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不管是哪个年龄段抑郁症的治疗,实际上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可怕。早发现,早诊断,早接受规范治疗至关重要。要相信在专业规范的治疗下,我们都会慢慢从抑郁症的阴影中走出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