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古建文脉,沉醉秋日盛景
当秋日的阳光穿过天坛的古柏枝叶,在青砖黛瓦上洒下斑驳的光影;当少年的笑声与百年建筑的静谧交织,一场关于历史、建筑与自然的研学之旅,就此拉开序幕。10月17日,北京市海淀区崛起实验学校的同学们怀着对传统文化的好奇与对秋日美景的期待,走进天坛公园,在 “触摸古建文脉、沉醉秋日盛景” 的主题研学中,解锁课本之外的生动课堂。
![]()
01 研学预热:一周前的 “天坛知识小课堂”
为了让同学们在研学中能更深入地理解天坛的文化内涵,早在出发一周前,学校的老师们就精心准备了“天坛知识小课堂”。课堂上,老师通过各种形式,向同学们讲解了天坛的历史背景、建筑布局与文化意义。
![]()
从明清皇帝祭天祈谷的礼仪流程,到祈年殿、皇穹宇、圜丘坛的建筑特色,再到 “天圆地方”“数字九的寓意” 等传统文化知识点,老师都讲解得细致入微。
![]()
02 初见天坛:秋日里的 “建筑博物馆”
![]()
刚踏入天坛公园,同学们就被眼前的景象所吸引,道路两旁的古柏已有数百年树龄,枝干遒劲,绿叶间夹杂着些许金黄,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
![]()
“同学们知道吗?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更是世界文化遗产产!”
![]()
![]()
03 深度探索:在细节中触摸古建文脉
沿着丹陛桥前行,同学们来到了皇穹宇。这里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外围的回音壁,当两位同学分别站在回音壁的两端,轻声说话时,声音竟能清晰地传到对方耳中。“太神奇了!古代没有先进的科技,建筑师们是怎么设计出这样的声学效果的?”
![]()
![]()
同学们又来到了圜丘坛。坛面由三层汉白玉栏杆环绕,每一层的栏杆数量、台阶数量都与 “九” 相关。老师让同学们亲自数一数台阶的数量,触摸汉白玉的细腻质感,感受古人对“天” 的敬畏与对数字的巧妙运用。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不再是被动的 “参观者”,而是主动的 “探索者”,每一个建筑细节都成为了他们了解传统文化的窗口。
03 秋日沉醉:在自然中感受生命之美
除了探寻古建文脉,天坛的秋日盛景也让同学们沉醉其中。在百花园区域,波斯菊、向日葵等花卉竞相开放,五彩斑斓的花朵在秋风中轻轻摇曳,吸引了同学们的目光。这次活动让同学们在感受秋日美景的同时,也对“生命” 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
03:研学总结:收获满满,不负时光
夕阳西下,研学活动接近尾声。在返程的路上,同学们依然兴致勃勃地讨论着今天的所见所闻 ——“我知道了祈年殿的屋顶为什么是蓝色的!”“回音壁太神奇了。”……
此次天坛秋游研学活动,对于崛起实验的同学们来说,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秋游,更是一堂生动的 “行走的课堂”,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索中成长。
![]()
03:研学延伸:笔尖下的 “天坛记忆”
研学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并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大家纷纷拿起笔,认真完成专属的 “天坛研学单”。
风物手记,叶问秋水
![]()
从课前的知识预热,到现场的探索体验,再到课后的研学单与绘画创作,北京市海淀区崛起实验学校的天坛研学活动形成了完整的 “学习 — 实践 — 总结” 闭环。这场研学,不仅让同学们走进了天坛,更让传统文化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成为童年记忆里一段珍贵的成长印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