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光车载着我们向孔林深处去,这条线路是这些年开发的,1991年夏天我第一次来孔林的时候没有。坐在观光车上,道路两边古树龙干虬枝,遮天蔽日,树下杂草间藏着一块块青灰色石碑。孔林有唐、宋、金、元、明、清各代石碑3600多块,这里是名副其实的碑林。望着一块块石碑从不远处的草木中冒出来,背后都是一个个人的生命故事。溯古怀今,感叹生命,每个鲜活的生命最终都凝聚在那块冰冷的墓碑上。
![]()
一阵风从树林深处钻出来,吹到我们面颊上,真是凉爽。孔林这个孔子及其家族墓地历经2500多年,是世界上延时最久、面积最大的氏族墓地,今天的孔姓人还可以葬在里面。2004年我和妻在澳大利亚悉尼的玫瑰湾见到一块墓地,周边一栋栋豪宅。导游说这些坟塚已上百年,见证了悉尼的历史,是要收到保护的文物,才出现豪宅与墓地相依伴的情景。澳大利亚人和我们一样可怜:一个因为匮乏,一个因为过多。
![]()
十多年前的一个冬天,我陪一个朋友的母亲到孔林。朋友的母亲姓孔,是孔家的后代。据说她的祖上在雍正年间做过两湖总督,后来辞了官,定居在济宁办教育。我推算了一下,她的这位祖上和孔尚任应该同一时代。朋友的母亲进孔林上祖坟,不用门票。她家祖坟具体在什么地方,我不记得了。在孔林外碰到一个卖旅游纪念品的小摊主,很热情地招呼朋友的母亲。朋友母亲说,小摊主家解放前是给我家看坟。
![]()
观光车停在孔令贻墓前,“孔子七十六代孙袭封衍圣公墓燕庭先生之墓”,一竖行字映入眼帘。孔令贻是葬在孔林里的最后一位衍圣公,也是距离当今时代最近的一个。当年红卫兵小将掘开他的坟墓,扒出他的尸体挂在树上,曝尸四五天,后点了“天灯”。那帮年轻的红卫兵小将何以那样丧心病狂,真是令人气愤。没有灵魂的人如同行尸走肉,灵魂被邪恶化的人便是恶魔,恶魔群舞,真的很可怕。
观光车行驶到于氏坊,导游说这里埋葬着乾隆的女儿,她是孔家的儿媳妇。孔尚任这位清代的大剧作家也长眠在孔林,没有人对他墓碑上的那一长串官职感兴趣吧,在后人的心目中他的名气胜过时任衍圣公,只因为他写了一部《桃花扇》。文字真的很伟大,能够穿越时空令后世人敬仰,其力量胜过金钱与权力。
![]()
从观光车上下来,走出孔林,来时乘坐的马车还等在那里,我们上了马车,在马蹄踏在青石板路上发出的嘀嗒声中回到鼓楼。在停车场找到我的车,拉开车门坐进去,登时给热气包裹,赶紧摁开空调,一股冷风吹出。我不喜欢这种人造的冷气,太刚太劲,不似自然风,柔和舒适。小涛上了车拿出手机看一眼,说我们今天走了十三公里。他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服务生活,我没有他现代,我的手机配置也不行吧,我的手机应用还停留在接打电话、收发短信、微信朋友圈聊天上。我和小涛的合影发到微信群里,群友说像是两代人。小涛拉我进了一个叫“悦读会”的QQ群,说里面有好多电子书。我还不大会用,大概因为我骨子里还认为读书当读纸质的吧。小涛向我推荐的“高德地图”不错,开车去外地的时候可以派上用场。
出曲阜城,沿崇文大道西行二十多公里,便到了济宁高新技术产业高发区。二十多年前我才来济宁的时候,这里还隶属于兖州市。几年前兖州市也划归济宁,成了济宁的一个区。
作者简介:
胡成江 ,济宁市青年作家协会副主席, 济宁市作家协会会员 ,济宁作协“两新”委员会副秘书长 。在《天池小小说》《小小说选刊》《济宁日报》《济宁晚报》《中国水运报》等多家报刊发表小说、散文等作品多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