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双一流”评选在即,这些非“双一流”高校已摩拳擦掌,它们凭什么冲击中国高等教育“国家队”?
2025年是第二轮“双一流”建设的收官之年,意味着新一轮扩容已进入倒计时。各地政府与高校的“备战”也全面升温。
在这场关乎中国高等教育格局重新洗牌的竞争中,一批实力不俗的地方“双非”高校凭借特色学科与地方支持,正蓄势待发,积极瞄准第三轮“双一流”。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
01 省级博弈,地方政府重金支持高校突围
“双一流”建设不仅是高校自身的追求,更是地方政府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战略举措。
2025年以来,多地已释放出强有力的支持信号。河南省宣布安排130亿元资金推进“双一流”建设;湖南省拟安排“两优”专项资金56.98亿元;山东省也明确投入12.25亿元,重点支持省属高校“一流学科”潜力学科建设。
对于高校而言,跻身“双一流”国家队序列,不仅关乎荣誉,更意味着在发展话语权、资源配置能力与优质生源吸引力上的全面突破。
![]()
燕山大学是这场“省域博弈”中的典型代表。作为河北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四方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它肩负着改变河北省“唯一的双一流不在省内”局面的重要使命。
这一期望已明确转化为政策支持——《河北省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直接提出:“支持燕山大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群建设,争取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序列。”
同样获得强有力支持的还有浙江工业大学。这所东部沿海地区第一所省部共建高校,被列为浙江省实施高校“双一流”的重要院校和“登峰学科”建设单位。
2024年8月,浙江省委常委会在听取浙江工业大学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起草情况汇报时强调,要推动该校加快迈向“国内领先、世界一流”。
02 学科为王,五校手握这些“王牌”
“双一流”建设的核心导向之一,是推动高校深度对接国家战略。而优势学科是冲击“双一流”最为核心的资本。
这几所地方高校虽整体实力尚未跻身顶层阵营,但均在某些学科方向形成了显著优势。
![]()
图片
燕山大学作为“机械四小龙”之一,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是其王牌学科。机械工程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位列A- 档,进入全国前10%行列,2022年第五轮学科评估继续保持。
浙江工业大学的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是其传统强项。该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并列全国第8位。
深圳大学在计算机科学和工程学领域表现抢眼。计算机学科在中国学科评级中获评A,是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昆明理工大学则凭借冶金工程这一传统优势学科扎根西南。作为学校的立身之本,冶金工程为国家重点学科,在2023年实现A类学科的突破。
南方医科大学延续其军医传统,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方向保持领先。该校基础医学为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临床医学为教育部学科评估A类学科。
03 硬核指标,这些高校达标率超80%
“双一流”建设始终强调高校与国家战略目标和战略任务相对接,通过组建大团队、构建大平台、承担大项目、作出大贡献,切实体现服务国家发展的使命与价值。
据“学科发展水平数据监测平台”统计,当前约200个非“双一流”建设学科点核心指标达标率在4/5及以上,涉及127所高校。
![]()
其中,浙江工业大学的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是其中的佼佼者,核心指标100%达标。
该学科现已形成以院士领衔,以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为核心的高水平梯队体系。2023年,由李小年教授带领的工业催化团队入选第二批浙江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科研成果方面,学科团队牵头完成的“新型膜法水处理关键技术应用”项目,打破了发达国家对我国高端膜近50年的垄断,斩获202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深圳大学同样表现突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基础医学三个学科均有4项“双一流”监测核心指标达标。
昆明理工大学同样表现亮眼,生物学、冶金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三个学科的核心指标达标率均达4/5,展现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
04 资金保障,高额预算支撑高校发展
冲击“双一流”是一场需要真金白银与战略定力的长跑。各省为此展现了超常规的决心。
在这一背景下,获得重点支持的高校预算经费也水涨船高。
![]()
以浙江工业大学为例,该校2025年预算高达48.88亿元,持续位居浙江省属高校首位,充分体现出其在区域高等教育布局中的优先地位。
更为显著的是深圳大学,2025年预算达到75.07亿元,同样位居深圳市高校榜首,远超排名第二的南方科技大学(53.63亿元),体现出强劲的财政支持和发展动力。
南方医科大学和广东工业大学等高校均被明确列入广东省“双一流”重点培育序列,展现出系统化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清晰布局。
江苏省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同样令人瞩目。南京工业大学成功入选江苏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2025年获得省级财政超28.01亿元的经费支持,投入力度不输部分211高校。
北方的黑龙江也持续加码,在《新时代龙江人才振兴60条》中,将高校“双一流”建设支持资金由每年5亿元增至10亿元,为黑龙江大学等高校注入强劲动力。
05 网友热议,五大黑马谁能率先突围
随着第三轮“双一流”预测名单的讨论升温,网友们也对这些“黑马”高校的表现展开了热烈讨论。
一位IP地址显示为浙江的网友评论:“浙工大化学工程学科实力毋庸置疑,再加上浙江省强大的财力支持,入选应该是板上钉钉的事。”
另一位来自广东的网友则表示:“深大作为特区高校,有着天然的创新基因,计算机学科这几年发展迅猛,又有深圳强大的产业支撑,入围可能性很大。”
不过也有网友持不同看法。一位自称在高校工作的网友留言:“‘双一流’评选不仅是学科实力的比拼,还要考虑区域平衡、国家战略布局等多重因素,最终结果可能会有意外之喜。”
还有网友从更长远的角度分析:“无论能否入选,这些高校在冲击‘双一流’过程中不断提升的实力,已经为中国高等教育注入了新鲜活力。”
“双一流”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重在建设、重在实效。
正如专家所指出的,所有高校都应聚焦内涵发展,提升办学质量,而不是单纯追求名号。
对于这些正在冲刺“双一流”的高校而言,无论最终结果如何,它们都已经在提升学科实力、服务国家战略的过程中,为中国高等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