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日初升,新木勃发。2025年10月31日至11月1日,由深圳大学人文学院与《广东社会科学》杂志社联合主办的“历史化与世界中的中国文学”青年学术工作坊在深圳大学召开。青年学者以文会友,博观约取探幽入微,以朝乾夕惕之精神,勇担继往开来之使命。
![]()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暨南大学、湖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南大学、西北大学、上海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海南大学、贵州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广西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浙江海洋大学、西华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齐鲁师范学院等20余所高校40余名专家学者,以及《广东社会科学》《学术研究》《世界华文文学论坛》《长江文艺评论》等学术期刊的代表、编辑齐聚深圳,围绕“历史化与世界中的中国文学”进行研讨交流。
本次会议在10月31日晚特别策划了“青年学者与中国文学三人谈”活动,三位主讲嘉宾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勇,暨南大学教授贺仲明及中山大学教授张均分别结合个人经验与学术体会,就青年学者的研究方向、方法与学术心态进行了深入交流。深圳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周俊锋主持。
![]()
![]()
11月1日上午,本次青年学术工作坊开幕式正式开始。深圳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谢晓霞教授,《广东社会科学》杂志社代表韩冷,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刘勇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深圳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汤奇云主持开幕式。
![]()
谢晓霞教授代表深圳大学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谢晓霞在致辞中介绍,深圳大学人文学院是深圳高校中唯一涵盖文、史、哲三个专业的高等人文学院,由学者乐黛云、胡经之等创办,也是伴随着深圳大学成长,实现高起点、跨越式发展的重点学院之一。谢晓霞教授鼓励青年学者在研究中不仅要深耕传统,还需具备世界眼光,在交流互鉴中推动学术发展。她强调,青年学术工作坊旨在为青年学者提供学习成长、提升文学研究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并预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
![]()
韩冷研究员介绍了《广东社会科学》杂志及其文学栏目,高度肯定了青年学者们为文学栏目发展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她提到习近平对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的殷切期望,强调展示高水平研究成果的重要性以及彰显时代精神的必要性,号召青年学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学术创新中树立自信,《广东社会科学》杂志也将持续坚持一流的办刊标准,提升刊物质量,建立具有自主特色的学术体系,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最后,韩冷研究员预祝本次会议交流顺畅、圆满成功。
![]()
刘勇教授首先对本次工作坊表示衷心的祝贺和诚挚的感谢。刘勇指出,本次会议所讨论的“历史化与世界性”问题,正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核心方法论,青年学者作为问题发现者和范式革新者正面临新的学术机遇,应当潜入历史的细节中,挖掘主流叙事之下的文学现象,突破单一的影响路径,在中国与世界的多元互动中讲好中国文学的全球故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也会继续致力于支持和扶持青年学者的发展。在回顾了“青年学者与中国文学三人谈”的讨论后,刘勇着重强调了“深圳”这一城市概念,认为学者对城市的认识与体验至关重要。他提出,每个人都应对自己生活的城市抱有独特的感受与感情,而文学研究也应与“读城”相结合。深圳的历史虽短,但“来到深圳就是深圳人”,这座城市以其独特的包容性吸引着各方人才,同时这种包容也带来压力,这也要求青年学者有所作为,并与城市共享大学的精神与文化。刘勇教授以剑桥大学与剑桥郡为例,强调人文精神必须与城市结合,年轻人更需要思考自身的责任。刘勇总结道,深圳最大的魅力在于置身其中,可以任凭想象驰骋,并为之付出行动。最后,刘勇教授预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
![]()
11月1日上午上半场的主题发言由中山大学张均教授主持,中山大学郭超、山东大学宋夜雨评议。下半场主题发言由河南师范大学教授杨丹丹主持,暨南大学唐诗人、湖南大学罗先海评议。河南师范大学副教授杨丹丹、海南师范大学教授赵牧、西华师范大学教授魏巍、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邓瑗、重庆师范大学副教授廖海杰、西南交通大学教授余夏云、山东大学教授张立群、贵州大学副教授朱永富、西南大学博士后汤晶、湖南师范大学讲师华珉朗等学者先后发言。
11月1日下午有四场会议研讨。第一场由《学术研究》杂志社编辑崔承君主持,华南师范大学副教授刘潇雨、西南交通大学讲师梁仪评议,第二场由《广东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韩冷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王琨助理研究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林培源老师评议,第三组由山东大学教授宋夜雨主持,上海大学讲师唐小林、重庆师范大学副教授廖海杰评议,第四组由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邓瑗主持,暨南大学副教授孙伟、西北大学讲师李斌评议。中山大学郭超、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林培源、暨南大学郑焕钊、中国社会科学院王琨、浙江海洋大学周驰觐、深圳大学李石、暨南大学唐诗人、湖南大学罗先海、华南师范大学刘潇雨、电子科技大学梁仪、华中科技大学扈琛、四川外国语大学徐臻、暨南大学孙伟、上海大学唐小林、《长江文艺评论》编辑李海音、齐鲁师范学院丛坤赤、深圳大学赖清波、中山大学詹少尉、山东大学宋夜雨、深圳大学席艺洋、西北大学李斌、中国人民大学张欢、深圳大学席卿循、深圳大学周俊锋等学者先后发言。
![]()
本次研讨会闭幕式由山东大学张立群教授主持,暨南大学贺仲明教授作大会总结。贺仲明高度评价了本次工作坊的学术质量,指出青年学者们展现了扎实的史料功夫、开阔的问题意识与敏锐的批判思维,有效推动了中国文学研究在历史化与全球化语境中的双向深化与范式创新。青年兴则国家兴,本次青年学术工作坊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学界奉献了一场思想盛宴,同时也为中国文学研究的未来培养了新生力量。与会青年学者锐意进取、上下求索、以厚积薄发的研究成果,展现了继往开来的学术潜质,为中国文学相关领域的研究注入了蓬勃朝气。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