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藤邦雄是日本群马县藤冈市人,大正9年(公元1920年)出生,昭和16年(公元1941年)被征召入伍。
斋藤邦雄后来被派遣到中国参与日本的侵华战争,抗战末期其所在的第63师团被转归关东军序列。该部其后在沈阳向苏军投降,其人员被苏军押解回苏联接受劳动改造,因此直到1948年,斋藤邦雄才得以归国。
斋藤邦雄依据自己在中国和苏联的经历,写了一本回忆录《陆军士兵漫画物语》,该书在日本出版后售出了50余万册,是为日本士兵写的抗战时期回忆录中销售数量最多者。
![]()
斋藤邦雄完成新兵训练后,便被遣到中国分派进了华北派遣军日军独立第十五混成旅团。
独立第十五混成旅团是华北派遣军司令部的禁卫军之一,因此负责北京西面平原与山区交界地区的防御,直面华北八路军的平西根据地。
平西根据地由新中国开国上将邓华和宋时轮联手开创,为华北八路军主要根据地之一。平息根据地直接威胁到了日军在华北控制区的核心平津,因此其一直是日军的心头大患,所以日军对平西根据地不断发动扫荡。
根据斋藤邦雄的回忆,在平西根据地边缘据点据守的日军守备队人员都是分为两拨,一拨负责据守据点,而另一拨则出外扫荡。因此初到华北的一年时间中,过半的时间斋藤邦雄都是在扫荡的路上度过的。
![]()
由于这种频繁的扫荡,平西根据地受到了长时间不间断地破坏,加之平西根据地地处山区地贫民瘠经济贫弱,所以平西根据地在抗战中发展一直不太顺利,始终未能冲破日军的封锁杀入东面的平原地区。
但是正是由于平西根据地的存在,使得它与晋绥根据地携手组成了晋察冀根据地前往延安的通道,保证了抗战期间延安与华北八路军核心根据地之间的联系畅通。
斋藤邦雄在苏联启程回国时,因为担心自己收藏的笔记本被查出来导致回国泡汤,所以他在前往车站的路上偷偷将多年的笔记销毁掉,这导致他后来写的回忆录中基本没有时间记录。
![]()
不过斋藤邦雄大体按照时间线的先后顺序,在回忆录中记录下了自己在华北的所见所闻。这使得从他的记录里,我们能一窥平西根据地八路军成长的足迹。
平西根据地资源匮乏,因此根据地军工发展十分缓慢,这导致平西根据地部队装备简陋严重缺乏弹药。由于这种状况,因此平西根据地在面对日军扫荡部队时多采取了避战的态度,所以斋藤邦雄在其回忆录中称八路军一开始总是在‘逃’。
除了装备简陋外,平西根据地部队的素质也确实堪忧,斋藤邦雄的回忆录中记录的几件事都说明了这点。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南窖村之战,该次作战发生在斋藤邦雄到中国前的1940年秋季,应该是西平根据地参与百团大战的一次作战行动。
![]()
南窖村位于北京西面山区与平原的交汇处,具体位置为太行余脉大房山北麓低山区,猫耳山小盆地南部一条山沟内,地形如上面照片所示。
日军占据了南窖村北山下最大的地主院落,对原本就防盗的厚实大院院墙进行了再次加固,在院内修建了一大一小两座碉堡并同时作为弹药库;然后日军又在院后的北山上修建了一座碉堡,这使得大院几乎没有射击死角;为了加强防御,日军还在主碉楼中布置了一挺九二式重机枪。
由于日军精心构筑了防御工事,所以尽管守备的日军只有50人,平西根据地集中上千人(日军参战士兵言)却未能拿下该据点,反而是遭遇了巨大的损失(斋藤邦雄一年后到该据点执勤期间,依旧能在北山上看到八路军战士的遗骨)。
![]()
根据参战日军所述,平西根据地八路军战士十分勇猛,听到冲锋号响起就会义无反顾地跃起向日军碉楼猛冲过去。但是由于院内全无遮拦,因此这些进攻全都失败了,没有一个八路军士兵能冲到院内的碉楼下。
而北山上的碉楼因为有射击死角,所以八路军战士成功冲到了掉楼下,但是却因为没有手榴弹和燃烧瓶,拿据守在碉楼内的日军毫无办法。实在没招的八路军士兵徒手抓向射击孔中日军喷吐火舌的枪管,不顾手烫得滋滋作响想要将日军的枪支夺过来,却因此暴露位置被日军投出的手雷炸死。
平西资源匮乏,做手榴弹是有难度,但是做燃烧瓶这个并不难啊。
因此从这个日军回忆的细节推断,平西根据地组织这次作战的指挥员因为己方兵力优势明显,一心只想缴获南窖村据点的日军武器弹药,对于作战的困难程度预想不足,战前根本就没有给战士们配手榴弹和燃烧瓶。
![]()
这场南窖村据点攻坚战的失败,暴露出了平西根据地指挥员战前准备不足,面对困局缺乏应变能力很多缺点,说明平西部队尚且稚嫩。这次作战失利后,平西部队并未自暴自弃,反而是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甚至提出了向据守南窖村日军学习的口号。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还有一次斋藤邦雄所在中队和其他两个日军中队一道,深入拒马河上游隶属平西根据地的野三坡根据地发动偷袭。日军行军一周时间以上深入根据地才抵达了目标附近,当地八路军部队竟然直到此时方才发现日军来袭。
为了给掩护村民撤退争取时间,八路军派出一支小部队,加强机枪和掷弹筒,在村子附近日军必须渡过的一条河畔,没有退路的河岸高地上设置了阻止阵地。
![]()
最终这支阻击部队以全员牺牲为代价,给主力部队和村中老乡们争取到了半天的撤退时间。
阻击的八路军小队选择了在日军半数渡过河时突然发动攻击,‘半渡而击’这在兵法运用上确实没有问题。然而兵法是死的,运用却是活的,不能照抄教条。
‘双方当时间隔有400米左右,八路军如果放我们再走近些才发起攻击的话,我们更多的人会丧命。’
斋藤邦雄的这段评语让人颇感不快但确实中肯。
另一次记录就更为惨烈了。
那次日军扫荡部队200余人也是深入了根据地,八路军一支部队获悉后前往索敌。这支八路军部队应该是只知道日军的大概方位,所以一路索敌前进行进速度有些慢。
![]()
当日军在一个坝子里停下休息后,日军主官派一支小分队去较远处的高地上警戒。结果这支日军小分队在花了半个小时登到高地顶部后,随即便发现对面远处正在开过来的八路军队伍。
由于担心暴露自己的位置,所以日军小分队没敢鸣枪示警而是派了一个士兵去通知大部队。
一直到八路军先头已经逼近到高地顶部200米时,日军大部队才先赶到。
码字的推测可能是因为对着太阳行军耀目的关系,因此接近高地顶部的这支八路军,居然没有发现日军在山顶布置火力点的行动。
![]()
一直到八路军先头离日军阵地只有二三十米的距离时,日军才突然发难,还在爬山中的八路军遭到突袭后短时间内便牺牲多人。
这一仗八路军被日军突袭损失惨重,而日军损失微乎其微。
从斋藤邦雄的这些记录可以看出,平西根据地指战员素质确实有待提高。
但是平西根据地也有一些十分经典的作战。
比如前面提及的南窖村之战,虽然平西根据地未能拔除这一据点,但是所部在前往南窖村的必经之路黑龙关设伏,歼灭了从北京赶来增援的日军五卡车精锐援军(50人),多多少少还是挽回了一些颜面。
![]()
另外斋藤邦雄还记录了,平西八路军部队不开一枪歼敌一支小分队的经典奇袭战例。
一支日军部队进山扫荡,在某处停下歇息做饭时,派遣了一支小分队(应该是8人)到300米开外的一个小高地上去警戒。日军休息结束后吹号集结队伍,这支上到高地的小分队却没有回应。于是日军主官赶紧派人爬上高地去一探究竟,结果发现这支小分队已经集体去靖国神厕报到了。
大白天的八路军居然在大队日军的眼皮子底下,就这么无声无息地把300米外的日军警戒小队给全部收拾了!
如此成功且神奇的奇袭作战,在整个抗战时期都是极其罕见的,彰显了实施这次作战的平西八路军战士们过硬的军事素质。
![]()
斋藤邦雄还记录了一位没有留下名字的八路军排长,这位排长不幸被日军俘虏。被俘后这位排长表示要带日军去八路军的野战仓库,这可把日军高兴坏了,因为在当时捣毁八路军野战仓库(日军几乎没找到过八路军的野战仓库)可是最大的战功了。
这位排长领着日军在山里兜兜转转了大半天,日军连八路军野战仓库的影子都没有见到,这让日军对这位排长起了怀疑,于是停止寻找全军返回。
当日军行军到一处位于绝壁上的小道时,这位排长突然纵身一跃而下壮烈殉国。
![]()
英烈千秋
后来日军收到情报,就在他们折回的那个山头后面,正有一支八路军大部队在那里驻扎。显然这位被俘的八路军排长从未叛变,他是想把这群日军领到大部队的伏击圈里去。可惜的是他也并不清楚大部队的具体位置所在,后人读到此不由得扼腕叹息啊。
斋藤邦雄的回忆录记录客观,秉持的立场也较为公允,因此是研究抗战的可供参考的第一手资料。
觉得码字的文章还行,走过路过看过请赞个粉个转个。
谢谢大家的支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