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杨兰兰案的第三次延期了。
10月17日,悉尼唐宁中央法庭再次开庭。原本法官要求杨兰兰这次必须出庭正式答辩,但她的律师又一次提出“需要更多时间准备”,结果再拖。
案件推迟到11月14日。
更让人意外的是,杨兰兰本人依然没出现,甚至连视频都没出席。
![]()
这已经让不少人开始怀疑:
她到底在等什么?
是等“舆论冷却”?还是等“条件成熟”?
这场看似简单的酒驾致人重伤案,为何能拖到如此“神秘”?
当天大约有20多名华人旁听,他们的表情几乎写满了两个字“无语”。
有人当场嘀咕:“这也太久了吧,难道真准备拖到圣诞节?”
确实,从程序上讲,案件延期三次已经很不寻常。尤其是当法官都明确要求“正式答辩”的时候,律师再三拖延,就显得耐人寻味。
而且杨兰兰本人没出庭。她在保释期间,依旧保持着奢华生活方式,活跃在上流社交圈,这种“反差感”自然更引人关注。
![]()
检方的指控一点都不轻。包括:
危险驾驶致人重伤(最高可判7年监禁);
疏忽驾驶致人重伤;
拒绝酒精测试;
未提供个人信息。
这可不是一般的“轻微酒驾”,是造成他人严重伤害的案件。按澳洲法律,这种案情相当严肃,判刑往往要看被告态度与受害人损伤程度。
可问题是杨兰兰既不认罪,也不道歉,反而通过律师不断要求延期。
她的律师甚至称她“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希望法庭给予更多时间。可在媒体镜头前,这位“心理不佳”的被告,却穿着1.6万澳元的Chanel马甲、5.4万澳元的Van Cleef手链、1.8万澳元的复古外套出入,笑容可掬。
![]()
这反差,谁看了都会觉得刺眼。
在舆论场里,杨兰兰已经被贴上标签——“全澳最会打扮的被告”。
这不是夸她,而是讽刺。
根据报道,她住在能俯瞰悉尼港的顶层豪宅,车库里停着两辆劳斯莱斯,总价值高达230万澳元。
她是香奈儿品牌的超级VIP,一年消费超过百万澳元。
平时社交圈几乎只限华人,英语不好,也不爱在公众场合出现,但社交媒体上却频频晒出奢侈品、豪车、名表。
![]()
一个“酒驾致人重伤”的被告,却还在展示自己的“上流生活”,这自然让人反感。
很多旁听者说,他们并不是嫉妒她的富,而是觉得她毫无悔意。
“她好像觉得自己还能控制节奏,能等到一个更有利的时机。”
有人说,她的律师在“打时间差”。
意思是等公众关注度下降,媒体不再天天跟踪报道,再去法庭协商认罪、求情,可能会更有操作空间。
还有人猜测,她在等“心理评估报告”出炉,用精神状态来争取从轻判决。
从以往一些类似案件看,这种“延期+拖延”的策略并不罕见。尤其在澳洲这种注重程序公正的国家,只要律师能拿出“合理理由”,法官一般都会批准延期。
换句话说,她的律师是在合法地“拖时间”。
但问题是,时间能拖,公众的信任却在一点点流失。
杨兰兰的故事,本来是一个“富家女风光生活”的标签,但如今,却被她自己一步步推向了舆论的反面。
有人同情她,也有人痛骂她。可无论如何,她现在的身份只有一个——被告人。
她的案子拖得越久,社会舆论就越大。那些受害者家属、那些关注正义的人,心里都在问:
“法律的公平,会不会也被金钱和名气拖垮?”
而她本人,也许正在等一个机会——
等舆论散去、等情绪平复、等到她能以“心理问题”或“认罪求情”换取轻判。
但她忽略了一个更大的事实:
在公众眼中,她早就不只是一个案件当事人,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社会对“公平”的期待。
杨兰兰案之所以被持续关注,不仅因为她的身份和财富,更因为人们在这起案件里,看到了“责任感的缺席”。
车祸可以是意外,但态度不能是冷漠。
奢华的外表、昂贵的首饰,遮不住一个事实,一个人受了重伤,而加害者依旧在享受生活。
也许她真有心理问题,也许她真在害怕面对结果。
但无论如何,拖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
每一次延期,都是在考验社会对“正义”的耐心。
等再久,最终也要面对那一刻。
毕竟,时间能让人忘记热度,却永远抹不掉良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