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9月的时候,波音直接关闭了边境,导致中欧班列中断,而我外长更是特意前往波兰,并且话说得很直白:中欧班列是两国合作的“标杆”,不该被地缘政治裹挟。他明确要求波方尽快恢复通道畅通,强调这关乎全球产业链的稳定。而波兰当时的态度看起来是积极的。
但是没有想到,波兰还是翻脸,拒绝放行中欧班列,直到9月下旬,波兰迫于外界压力,才不得不恢复通道,而让人没有想到的是,仅有三分之一的积压货物顺利通关,剩下的三分之二依旧滞留在边境。
![]()
但更令波兰担忧的是,越来越少的中国货物选择经过波兰,许多货物开始绕道其他路线前往欧洲。直至最近,中国的行动直接给了波兰一个暴击,那就是中国货轮首开北极航线,只用了20多天到达英国,而经苏伊士运河航线需要40天,经好望角航线需50天。另外,也要比经过波兰的中欧班列快差不多1周的时间。更令人瞩目的是,这艘货轮全程未借助破冰船护航,完全依靠自主导航完成穿越。
![]()
这下,波兰的报应要来了,大家要知道,中国与欧洲之间最关键的国际物流通道。自2011年首开以来,它已从一条试验性线路扩展成覆盖上百条路线、串联起亚欧数十个国家的经贸大动脉,每年承载的贸易额高达数百亿美元。中国是欧盟第一大进口来源国、第二大出口市场,而这条铁路,就是实体货物流动的“硬支撑”。
而波兰,恰恰是这条通道进入欧洲最关键的一扇门。它位于欧洲“十字路口”,中欧班列近90%的货运量都要经过这里。没有波兰的通行,整个铁路网络就像被掐住了喉咙。
而波兰的收益也是有目共睹的,在“中欧班列”的持续带动下,不仅激活了贸易与物流产业,更在就业、基础设施升级和区域发展方面收获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如今约90%的中欧班列会过境或抵达波兰-。这使得波兰北部的格但斯克港发展成为波罗的海最大的集装箱集散港之一,而边境小镇马拉舍维奇则成为欧洲最繁忙的铁路货运站之一。庞大的物流需求直接转化为经济收益,仅在2024年,中波贸易额就达到数百亿美元,这为波兰的财政收入和经济规模提供了显著支撑。中国是波兰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国,来自中国的商品中有超过32%是波兰工业生产所必需的物资。同时,波兰的牛肉、蓝莓、奶制品和宠物食品等也借助中欧班列与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等平台,日益频繁地进入中国市场。
![]()
波兰这次关闭口岸,表面上是拿俄白军演说事,实则另有算盘。他们真正的意图,是借地缘安全为由向中国“要价”——一方面希望中方扩大进口其农产品,另一方面也想借中国的投资与市场推动本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这些要求,中方其实以很快的速度响应了,合作协议签得干脆、投资意向也给得明确。
但是波兰怎么样也不会想到,中国的应对措施居然来的这么快。一旦中国货物不走中欧班列,而是选择北极航线,那么最先受到波及的那就要是波兰,北极航道狭义上是指途经北冰洋,连接东亚、西欧、北美的海上运输通道,特别是北极东北航线。从大连港出发到荷兰鹿特丹港,如果经由绕道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的传统航线,需要航行36天,如果经由北极东北航线,只需要27天,节省了9天。
![]()
而经过北极航线,单次航行就能节省约100万美元的燃油费,并避开波兰收取的每集装箱1500美元的过境费,更重要的是,北极航线在地理上避开了整个东欧陆地,航线主要经过公海和俄罗斯沿岸,能够有效绕开如波白边境等传统陆路上的地缘政治"堵点。直插欧洲西北核心海港。
在欧亚陆路动辄因战争、政治封锁、关口限制而中断的当下,这种由中国主导的新型可控路径,等同于为出口商和全球物流网络多开一道“备份安全阀”。
对于波兰来说,中国走北极航线,影响的不仅仅是经济,还有就业,以及因为中欧班列繁荣起来的边境,特别是其东部边境城镇如马拉舍维奇,凭借作为中欧班列关键枢纽的角色,享受了巨大的“过境经济”红利。这条钢铁丝路的繁荣,不仅带来了稳定的关税收入,更催生了庞大的物流、仓储、装卸和报关等就业岗位,激活了边境地区的经济。
对于中国来说,波兰的地缘信誉受到重大损害。物流通道最需要的是稳定性,而波兰的突然关闭举动却打破了这种稳定,那么波兰就很难再获取到中国的好感,中国对于北极航线的建设只会不断加速,成为中国对欧贸易物流的新一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