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论文抄袭造假的一种重要方式,过程就是把现成的论文拿来“借鉴”,改成自己的论文。不过这种行为得有个度,不能大规模越界。通常有以下分析办法对此类现象进行核查。
![]()
1、语义相似度分析
当下论文审阅时,能使用CrossCheck等系统,检测经过“换词改写”后的隐性抄袭情况。比如把“心肌细胞凋亡”改成“心肌细胞程序性死亡”,系统依然能识别出语义重复。
同时,专家可以仔细分析,对于疑似改写的段落,能逐句剖析其中逻辑。比如某篇论文把“阿司匹林可抗血小板聚集”改成“阿司匹林在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方面效果显著”,虽然没有重复的词,但核心观点有借鉴痕迹。
![]()
2、数据可重复性验证
可以对临床关键数据进行核查,让申报人提供原始实验数据,比如PCR电泳图、细胞培养记录等,抄袭的论文往往没办法提供,或者数据和已发表文献高度重合。
对于这类论文,职称评审专家一般会把“技术查重的客观性”和“学术判断的主观性”结合起来分析判断;对申报人来说,不抄袭是避免抄袭的唯一办法。
在学术诚信的天平上,任何投机取巧的抄袭行为,都可能露出马脚,被识破。说实话,用心做学问,坚持原创,从选题设计、数据收集到观点提炼都独立完成,就算引用文献也规范标注,这才是最稳妥省心的路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