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观新闻报道,10月15日,俄罗斯驻美国大使馆通过官方Telegram频道发布声明,俄罗斯驻美大使达尔奇耶夫已在其住所向佛罗里达州共和党众议员卢娜移交了一批关于肯尼迪遇刺案的解密档案。这批文件共350页,源自俄罗斯国家档案馆,同步移交的还有俄罗斯总统普京致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信件,信件内容暂无相关信息披露。
达尔奇耶夫在交接时提到,希望《肯尼迪遇刺案和苏美关系》编辑委员会收集的这些资料能进一步揭示悲剧真相,这番表态让外界对文件中的未公开内容充满期待。卢娜随后在社交媒体证实消息,称此举具有“巨大历史意义”,还透露美国国会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曾申请获取这些文件却遭俄方拒绝,这是美方首次得以查阅。她已邀请研究此案二十余年的记者莫利协助,计划次日安排专家小组开展翻译审查,承诺公开关键内容及文件来龙去脉。莫利曾著有《最后的调查:CIA与肯尼迪遇刺案》,还曝光过中情局1963年就监控遇刺案关键人物奥斯瓦尔德却未告知FBI的往事。
![]()
这批文件并非凭空出现,其中部分资料的前身可追溯至1963年11月22日肯尼迪遇刺后。当时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米高扬参加肯尼迪葬礼时,就已向美方移交过首批相关文件,此次俄方交付的档案算是对当年资料的补充完善,很可能包含苏联情报机构的同期情报与分析。事件背景与特朗普政府的解密承诺紧密相关,这位美国总统曾宣布要解密肯尼迪兄弟及马丁·路德·金遇刺案的全部剩余档案,2017年公布过2800份文件,2025年3月又公布8万页,但大量关键内容因中情局以“保护情报人员”为由被删减,还有1.2万页要延迟到2026年才公开。
文件的核心焦点无疑是官方认定的凶手奥斯瓦尔德。这位前美国海军陆战队员持亲共产主义观点,1959年叛逃苏联,在明斯克无线电工厂工作时月薪达90卢布,比当地普通工人还高。1961年他申请苏联国籍失败,1963年携俄罗斯妻子返回美国。克格勃当年专门为他建立档案,记录显示他在苏期间未从事反苏活动,却常与外国侨民往来,即便返回美国后,克格勃仍通过侨民持续监控他至1963年10月——也就是肯尼迪遇刺前一个月。更值得关注的是,新文件证实中情局早对奥斯瓦尔德实施跨国监控,他在墨西哥申请苏联签证及返美后的所有行踪都在掌控中,这种关键情报却未同步给安保部门,让“中情局参与或纵容刺杀”的猜测更难辩驳。
![]()
俄罗斯此时抛出文件的意图耐人寻味。表面看是呼应特朗普政府的解密行动,实则是步高明的地缘政治棋局。通过公开历史资料塑造“开放”形象,同时搅动美国国内对政府和情报系统的不信任情绪,这种成本低廉却效果显著的操作,精准击中了美国的内部矛盾。要知道卢娜不仅推动肯尼迪案调查,还是特朗普任命的“悬案调查组”负责人,这个小组同时在查UFO和爱泼斯坦案,背后敲打美国“深层政府”的意味不言而喻。
外界对文件的期待很高,但理性来看,它能带来颠覆性突破的可能性不大。历史学家普遍认为,文件或许能填补细节空白,比如补充苏联视角下的事件反应、美苏关系状态及动机评估,也能验证“苏联参与”说法——若没有克格勃与奥斯瓦尔德的情报合作,相关阴谋论将失去支撑;若存在异常接触,则会提供新线索。可肯尼迪遇刺案的核心争议始终是“美国内部是否有人参与”,中情局、黑手党、古巴流亡者等都被卷入猜测,2025年3月美方公布档案后,社交媒体还流传中情局为以色列“打掩护”、摩萨德是幕后黑手的说法,这些都得靠美国公开本土剩余档案才能说清。
![]()
目前美国国家档案馆已表示会配合文件鉴定,确保真实性与完整性,国会多个委员会也在密切关注进展,部分议员呼吁成立特别委员会专项调查。但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真相可能仍藏在暗处。毕竟联邦调查局刚在解密压力下“意外发现”1.4万页从未提交的文件,谁也说不清还有多少档案未被披露。
这场持续60年的历史迷雾,不会因350页文件就彻底消散。俄罗斯递出的与其说是“证据”,不如说是块试金石,考验着美国政府的透明度,也丈量着真相与政治博弈的距离。想让世纪悬案大白于天下,终究得看美国是否愿意揭开自己的伤疤,而不是靠别人递来的镜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