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10月15日,美国财长贝森特针对近期中方实施新颁布的稀土出口管控计划再度发声,表示只要中方能够放松稀土出口管控,那么美国或将延长对华商品关税豁免期至3个月以上。
贝森特认为中方会接受这个提议,除了中美双方为期90天的关税休战协议马上到期之外,就是当下美国已经联合三十多国一起“围攻”中国。
那么,想用稀土禁令换关税休战,这到底说明了什么?33国又能否对中国造成“围攻”?
![]()
别了白菜价的时代
长期以来,中国的稀土以近乎“白菜价”的姿态,源源不断地输送给世界,支撑起了西方国家的高科技产业和尖端军事装备。但今年开始实施的《稀土管理条例》,标志着中国的稀土政策,正在完成从原始资源输出到战略资产精细化管理的蜕变。
新规明确将矛头对准了那些用于军事或具备双重用途的产品及其核心技术,对于医疗、救灾等领域则特别设置了豁免通道,并且还给市场留出了适应政策的过渡期。其根本目的之一,在于根治国内产业长期存在的乱象,比如猖獗的走私和偷税漏税行为。
![]()
这首先是一次合法的、合理的国内产业治理行动,更深层次地看,这也是一次主权宣言。中国拥有全球近七成的稀土储量,却长期承担着超过九成的供应任务,如今,将这份独特的资源优势转化为规则优势,是中国作为主权国家维护自身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这一做法完全符合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则,属于国家主权范畴内的正当行为。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稀土追溯系统,要求申报最终客户与具体用途,中国正努力从一个单纯的“世界工厂”转变为全球稀土产业链的规则制定者之一。
![]()
联盟的裂缝比想象中大
西方世界对中国此举的激烈反应,恰恰反衬出其内心深处的脆弱。这种高调的联合施压,与其说是实力的展现,不如说是由深度依赖所引发的集体焦虑的大合唱。这种焦虑,赤裸裸地暴露了他们在尖端科技与国防安全领域的“阿喀琉斯之踵”。
我们来看一组冰冷的数据:一架先进的F-35战斗机,其正常运转需要消耗四百零八公斤的稀土;一艘“弗吉尼亚”级核潜艇,更是需要高达四点二吨的稀土材料。而在某些特定的重稀土元素上,美国对中国的进口依赖度甚至接近百分之百。
![]()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贸易依赖,而是关乎国家军事命脉的战略短板,难怪美国的军工巨头们会率先发布“断料预警”,市场的恐慌情绪可见一斑。而且,这种焦虑迅速从军事领域蔓延至民用产业。
欧洲的汽车供应商因库存耗尽而被迫停产,通用、福特等美国车企虽然拿到了临时出口许可,但也时刻感受着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无论是德国的新能源产业,还是日韩的电动车巨头,都无法回避对中国稀土供应链的高度依赖。
![]()
更让西方感到无力的是技术上的巨大鸿沟,美国本土的稀土精炼能力几乎为零,即便在本土开采出原矿,也必须长途跋涉送往中国进行复杂的加工提纯。想要从零开始建立一条完整的本土产业链,最乐观的估计也需要五到十五年的漫长时间。
而由中国科学家徐光宪院士开创的独特提纯工艺,使得中国成为全球唯一能够大规模稳定生产4N级以上高纯度中重稀土的国家。这道技术壁垒,短期内西方几乎无法逾越。巨大的焦虑之下,那个看似声势浩大的“三十三国联盟”也开始貌合神离。
![]()
美国内部,波音、特斯拉这些深度融入全球化的跨国公司,纷纷向白宫施压,警告贸易冲突可能带来的灾难性后果,要求政府谨慎行事。在大西洋对岸,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直言不讳地表示,与中国“脱钩是不现实的”。
就连美国最铁杆的盟友也各有盘算,日本方面推迟了原定的美日“2+2”高层会晤,显然是在权衡利弊。而远在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则开始担忧自己的铁矿石对华出口是否会受到波及。这与丹麦外交大臣作为欧盟轮值主席国代表所宣称的“将与美国步调一致”的强硬表态,形成了颇具讽刺意味的对比。
![]()
今天你教我做事了?
当贝森特财长义愤填膺地指责中国“危害全球经济”、“扰乱供应链”时,历史仿佛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这面由中国竖起的稀土管制棱镜,清晰地照出了西方世界根深蒂固的规则双重标准——同样的事情,我可以做,但你不行。
让我们把历史的时钟拨回到1949年,那一年,美国牵头成立了臭名昭著的“巴黎统筹委员会”,对新中国实施了长达数十年的严酷技术与物资封锁,禁运清单上的战略物资超过两千一百种。即便是现在,美国自身也长期对锂、钴等关键矿产的出口实行着严格的限制。
![]()
近几年的剧本更是大家耳熟能详,2022年,美国出台了《芯片与科学法案》,用国家力量对高技术领域进行封锁,试图锁死中国的科技咽喉。而欧盟,早在2020年就推出了《关键原材料法案》,其核心目的就是构建属于自己的、排除外部风险的资源保障体系。
![]()
他们为自己的一切行为都披上了“国家安全优先”的华丽外衣,将其定义为理所当然。可当中国依据同样的逻辑,为保护自己的战略资源和国家安全采取防御性措施时,一切就都变了味。
特朗普政府曾对全球挥舞关税大棒,并将其美其名曰“贸易重构”。而中国合情、合理、合法的出口管制,却被瞬间污名化为“经济胁迫”和“全球公敌”。这种极致的话术对比,生动地诠释了什么叫话语霸权。
![]()
结语
当贝森特疾呼“全世界”都反对中国时,他口中的“世界”其实只涵盖了少数西方发达国家。而在广大的亚洲、非洲、拉丁美洲,那些真正代表世界多数的发展中国家,要么保持沉默,要么对中国的政策表示理解甚至欢迎。
中国的底牌,也绝不仅仅是稀土。在锂、镍、钴等决定未来能源和科技走向的关键资源领域,中国同样掌握着举足轻重的主动权。中国此次的行动,既是一次深思熟虑的资源国策调整,更是一份掷地有声的地缘政治宣言:朋友们,时代真的变了。
观察者网2025-10-16《美国拉帮结伙应对稀土管制,臆想中国“鞭长莫及”》
观察者网2025-10-16《外媒称美财长暗示“关税换稀土”,中方回应》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