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遵义晚报)
在中央红军首捷之地娄山关山麓,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板桥镇依托红色文化与传统文化,以红色宣讲、文明积分、移风易俗“新风行动”为抓手,培育淳朴民风、良好家风、文明乡风,让群众幸福底色愈发鲜亮。
![]()
民生治理破难题“开心农场” 激活社区活力
板桥镇将基层治理与民生需求深度融合,在红色小镇边缘闲置地带集中划分出177个“我在小镇有块地”,打造总面积超2000平方米的 “开心小农场”。居民自发上山采竹制作绿化带与农场栅栏,主动认领管护区域和任务,推动社区治理从“被动短期整治”转向“主动长期守护”。这一举措既破解了环境治理难题,又圆了居民“田园梦”,实现生态效益与民生获得感双提升。
“既能节省开支,又能美化环境。” 曾居住在娄山关上、后因景区发展搬迁的村民王思珍,抽中29号地块后,立即与老伴投入耕作,重新找回了耕种乐趣。
![]()
红色传承润人心多载体筑牢信念根基
红色基因传承,是汇川区板桥镇鲜明的文化标识。作为全国最美农家书屋,板桥镇娄山关社区农家书屋依托娄山关战役的红色历史底蕴,自2011年对外开放以来,虽仅有30平方米的“小空间”,却逐步成长为群众心中公认的文化“大粮仓”——存放有图书近5000册,内容涉及党史、文学、农业等多个门类,吸引了不少社区居民、学生和游客常常到书屋借阅。
在传承红色基因的实践中,娄山关农家书屋形成了常态化、多样化的活动体系:每学期开学季,书屋都会如期开展红色故事分享会与“心愿兑换”活动,既用革命先辈的事迹启迪孩子心灵,也以贴心举措助力孩子们安心学业;每年世界读书日,一场场读书交流活动在此热闹启幕,红色经典的篇章被反复诵读,红色书香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幼小心灵中悄然扎根、萌芽。
除了面向青少年的特色活动,书屋还积极推动红色文化“走出去”:在“读长征——长征阅读漂流活动”示范活动中,当地干部积极配合,带领社区群众与来访游客一起参与,在歌声与故事中重温长征精神。“这不仅是阅读,更是信念的传递。”娄山关社区党总支副书记余小君表示,从书屋到文化体育广场,再到红色美丽村庄建设,红色传承已结出硕果,呈现出百姓富、生态美、游客笑的生动图景。
文旅融合促振兴贴心服务引客常来
板桥镇地理位置优越,距离重庆市区206公里,高铁直达仅需2小时,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浓度超2万个,夏日平均气温24℃,成为避暑胜地。走进娄山关社区红色小镇,蜿蜒村道旁停满渝A、川G、湘A等各地车牌,游客们在树荫下下棋、打牌,享受惬意时光。长沙游客张一民已是第六年在此避暑,“今年六月就来了,要住到中秋才回!”让他留恋的不仅是清凉,还有当地的暖意,“镇政府成立‘心栖娄山候鸟党支部’,把我们这些‘候鸟’真正当成自家人!”
不但要让游客愿意来,还要能把他们留下来。为持续推动乡村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板桥镇创新举措,举行聘任仪式,正式聘请1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热心游客担任“乡村旅游荣誉顾问”。这些顾问因热爱娄山关这片红色土地,积极建言献策,为当地发展注入新动能。
![]()
环境整治焕新颜共建共享和美乡村
在文旅融合吸引游客的同时,板桥镇也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为居民和游客打造更舒适的生活游玩空间。今年以来,板桥镇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两清两改两治理”为重点,推进“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建设。专项整治行动紧盯乱堆乱放和残垣断壁清理、农村厕所改造、畜禽养殖圈舍改造、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卫生家庭建设等任务,破解人居环境整治难点。以娄山关社区红色小镇为示范点,板桥镇创新推行“群众提、干部领、大家改”共治模式,梳理群众意见建议,统筹绿化养护与居民需求,通过“中心修复+边缘活化”双轨推进,既提升小镇核心区绿化品质,又激活边缘闲置空间,引导群众共建共治共享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如今的板桥镇,崇德向善风尚蔚然成风,居民文明素养持续提升,先进典型不断涌现,群众在精神文明建设与环境改善中切实收获幸福感,在娄山关下书写出一份亮眼的幸福答卷。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