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差距不仅暴露了欧洲在关键原材料领域的系统性脆弱,更折射出全球产业链重构中的地缘博弈态势。
稀土作为高端制造的“工业维生素”,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电机、风电设备、精确制导武器等军民领域。
据欧盟委员会数据,欧盟97%的稀土金属依赖外部供应。而其对稀土产业链的投资规模,显著低于美国等主要地缘政治竞争对手。
《金融时报》强调,若布鲁塞尔无法尽快协调成员国行动,欧盟恐在新技术格局中陷入长期依赖。
与欧盟的被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的主动布局。美国正通过《通胀削减法案》等政策,投入巨资振兴国内稀土采选与加工产业,同时加强与澳大利亚、加拿大等资源国的合作,着力降低对外依赖。
美国国防部报告显示,一架F-35战机需消耗400公斤稀土材料,其第六代战机量产计划曾因稀土短缺推迟,这也推动美国将稀土安全提升至国防战略高度。
地缘冲突背景下,欧盟的资源短板更显致命。
有评估指出,短期内欧洲军工领域对特定战略稀土元素的消耗量可能达到1.6至16吨,而外部供应波动直接影响地区国防潜力。
更严峻的是,欧盟“绿色转型”目标正受此拖累——尽管其将环保列为核心议程,但太阳能、风电及电动汽车等关键产业均高度依赖稀土,而欧洲在这些领域的发展已落后于中美。
欧盟内部的政策矛盾加剧了困境。为提升资源自主,欧盟曾推动《关键原材料法案》,计划2030年实现关键矿产国内产能占需求的10%,但相关开采项目屡屡遭遇环保组织强烈抵制。
原本被寄予厚望的环保议程,如今成为资源自主的“绊脚石”,凸显其在战略规划上的失衡。
雪上加霜的是,全球资源竞争格局进一步压缩欧盟空间。
![]()
美国通过优先锁定资源产地、强化加工产能等举措,客观上增加了欧洲获取稀土的难度。
目前,欧盟领导层仍需在环保诉求、成员国利益与战略安全间寻求平衡。
分析认为,若不能快速突破产能瓶颈、拓展多元供应渠道,欧盟的技术主权与经济安全或将持续承压。
这场稀土竞争的结果,也将深刻影响全球产业链的未来格局与地缘力量对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