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以刘备方为主角,但是作者罗贯中对曹操有一个极高的评价:“雄哉魏太祖,天下扫狼烟。动静皆存智,高低善用贤。长驱百万众,亲注《十三篇》。豪杰同时起,谁人敢赠鞭?”。就算是诸葛亮也说过“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曹操对于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但是他到底是匡扶汉室的忠臣,还是乱世的奸雄呢?
![]()
曹操于汉末乱世乘势而起,他一开始的所作所为完全是一个有能力的汉室忠臣的形象。“光和末,黄巾起。拜骑都尉,讨颍川贼。迁为济南相,国有十余县,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于是奏免其八;禁断淫祀,奸宄逃窜,郡界肃然”,“卓表太祖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袁绍与韩馥谋立幽州牧刘虞为帝,太祖拒之。绍又尝得一玉印,于太祖坐中举向其肘,太祖由是笑而恶焉。”。
![]()
曹操不但不与一些有野心的诸侯同流合污,还与之斗争。就算后世一直认为他“挟天子以令诸侯”,也是公认的汉室忠臣荀彧劝的:“
昔〔晋文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高祖东伐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播越,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能远赴关右,然犹分遣将帅,蒙险通使,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是将军匡天下之素志也。今车驾旋轸,〔东京榛芜〕,义士有存本之思,百姓感旧而增哀。诚因此时,奉主上以从民望,大顺也;秉至公以服雄杰,大略也;扶弘义以致英俊,大德也。天下虽有逆节,必不能为累,明矣。韩暹、杨奉其敢为害!若不时定,四方生心,后虽虑之,无及。”太祖遂至洛阳,奉迎天子都许。”
![]()
世人最大的误会就是曹操筑造铜雀台是为了灭东吴之后,安置大乔,小乔。其实《三国志》有完全不同的记载:
十五年春,下令曰:“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冬,作铜雀台
![]()
十五年已然是赤壁战败之后,里面迫切描述了他急需人才,想要铸就齐桓公这样霸业的想法。这个时候的曹操明显感觉时日无多,而霸业未成。后面在消灭其他诸侯的过程中,一步步的走上魏公之路,也是他感觉到自己统一天下已经没戏,还不如给子孙后代铺垫基石,这才是曹操奸雄之路的开始。
十七年春正月,公还邺。天子命公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如萧何故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